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

2018-04-09 11:47肖璧莹
文教资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霍桑道德观亨利

肖璧莹

摘 要: 本文从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道德观、詹姆斯对霍桑的批判及继承等方面分析总结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上对前辈霍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纳撒尼尔·霍桑 道德观 乡气 浪漫传奇

1.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19世纪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品《红字》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国19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亨利·詹姆斯从小随家人往返于欧美大陆,接受欧洲文明的熏染,对欧洲文化情有独钟。詹姆斯的创作,上承欧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下启欧美现代主义,具有转型时期作家所有的复杂性。过去的文学史把他归入现实主义作家。近来学术界发现詹姆斯的作品具有驳杂多样的特点,不是现实主义这一标签可以苑囿的。1879年,詹姆斯出版《霍桑传》,这本传记可以被看作定居伦敦三年之后詹姆斯以欧洲人的眼光对美国文化进行的一次认真反思与清算。在这本著名的传记中,詹姆斯在欣赏霍桑优美细腻的风格和文笔的同时,似乎为美国文学一直以来缺少小说创作素材找到了原因,这也可以被看作詹姆斯对美国本土文化匮乏的不满及他最终决定侨居欧洲的理由。詹姆斯从传统文学走来,继承了霍桑的“心理深度”,把霍桑的“浪漫传奇”故事转化成一种表现“心理现实”的艺术技巧,从而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的文学领域。

2.亨利·詹姆斯与纳撒尼尔·霍桑的道德观

2.1亨利·詹姆斯与霍桑道德观的不同

分析詹姆斯与霍桑的不同道德观可以找到詹姆斯对霍桑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需小心对待的是,詹姆斯谈到的“道德”不是指传统小说中的道德说教,而是作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责任意识和智性资质:“一件艺术品最深刻的品质将永远是它的作者头脑的品质。作者的才华愈是卓越,他的那部小说、他的那幅画、他的那个雕像,也就相应的愈是富于美和真的素质。要使一件作品由这些素质构成,我认为足以成为创作的目的。一个浅薄的头脑绝对产生不出一部好小说来——我觉得对于写小说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包括了所需的一切道德基础的原则。”由此可见,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十分重视作家内心道德意识的现代主义作家,关于他的道德观,我国学者认为“亨利·詹姆斯的主要兴趣在于刻画‘优美的良知。他心目中居于首位的不是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而是人物的情操和品德”。美国学者则认为“詹姆斯的道德永远是与文学和智性紧密相连的”。詹姆斯的原则是,只有当作品具有宜人的美学价值时,伦理观念才会获得成功。而霍桑,从根本上讲,他的道德观是清教徒的道德观,他的作品是清教伦理的寓言。当然,霍桑曾多次指出清教徒的缺点和谬误之处。

在霍桑的“道德观”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及美国的民主精神熔为一炉。与霍桑对新英格兰清教传统中“孤独内省”的否定形成对照的是,詹姆斯认为孤独内省是他的主人公摆脱天真无知、走向成熟经验的必经之路。孤独内省在詹姆斯的小说中不但不是脱离现实的恶行,反而只有通过这座内省的桥梁,他的人物才能真正从自我虚构的想象世界走进社会,走进现实。教义道德毕竟是神性的、虚幻的,超越了传统中道德因素所获得的是智慧,是一种哲人和艺术家的智慧,因此,詹姆斯获得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优美良知,霍桑只获得与上帝的结合。

2.2亨利·詹姆斯與霍桑对“孤独”的不同看法

孤独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无情地折磨着作家敏感的心灵,又赐予作家创作的丰收。然而在霍桑这里,艺术家的孤独没有理解为一种创作的需要,而成了他一生渴望摆脱的桎梏。在霍桑看来,离群索居有助于滋长艺术家的“冰冷的清高”,使他们变得“铁石心肠,冷若冰霜”,不符合基督教宽容博爱的美德。与霍桑反对独身、倡导参与生活的道德观形成对照的是,詹姆斯主动从生活中撤退,他不仅在生活上保持独身,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一步步走进艺术家的象牙之塔忠于艺术的需要,用精美的小说艺术提升现代读者的品位成为艺术家的詹姆斯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2.3亨利·詹姆斯和霍桑对智慧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

在道德观方面詹姆斯和霍桑第三个区别在于对智慧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霍桑面对智慧与道德的选择时似乎认为由于人性的弱点,智慧成了万恶之首,面对智慧与道德的矛盾,霍桑主张弃智从善,在霍桑的作品里,智慧是虚荣的祸根,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天然和谐之状态。相反的是,詹姆斯却认为无知是一切不幸的祸端,智慧才是保证善良得以实现的前提。这种区别表现的仍然是作为清教徒的霍桑和作为艺术家的詹姆斯道德观的差异。也是詹姆斯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主义大师”的原因。詹姆斯的小说体现出一种人生感悟:纯然的智慧固然不是人生理想状态,纯然的美德未必就能成就善事,人生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道德与智慧的结合,一个富有同情心和道义感的人一定要在失败和挫折中获得一种强烈的现实感,方可保护自己的美德不碰壁。

2.4亨利·詹姆斯和霍桑对“恶”的不同理解

关于“恶”的救赎作用,霍桑和詹姆斯也有不同的理解。体现在作品中就是,“恶”使霍桑的人物获得怜悯与同情,以基督教的博爱与社会紧密相连;詹姆斯小说中的“恶”的意义在于它带给人以经验和智慧,正是对生活阴暗面的意识让这些单纯理性的美国人走向成熟,最终收起理想的翅膀,降落地面,面对现实。在詹姆斯的意识里只有“善”没有“恶”的人生是不会给人以现实附着感的,曾自称为“世界主义”的詹姆斯任其思想游走在两个相异国度,看到的现实是一种与外部世界联系更紧密的人的坚持与变化,他作品里的人物获得一种沉稳的现实感。

至此,詹姆斯出于艺术的需要对于新英格兰的“反躬内省”传统的肯定、他在道德与智慧之间对后者的强调、与皈依艺术而非生活都让我们清楚地把他作为艺术家与清教徒的霍桑区别开来,成为他在思想和眼界上超越美国前辈作家的主要表现。

3.霍桑的“乡气”

詹姆斯是霍桑的继承人,也是他一贯的批评家和对手。霍桑狭隘的民族意识和迂腐的宗教视野,其作品中体现的视野和内容的局限性都成为詹姆斯的批评对象。詹姆斯把霍桑的这些特点用了一个“乡气”表示。詹姆斯说:“霍桑对意大利艺术中的胡搅蛮缠(importunity)很厌倦,对此,他的品位实际上并不敏锐,从来没有开化过。”霍桑难以以艺术家的眼光接纳异己文化,在詹姆斯看来,这便是霍桑的“乡气”所在。在璀璨的欧洲艺术面前,他表现得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羞涩的孩子。

4.詹姆斯对霍桑的继承和批判

浪漫传奇的主要成分如象征手法、寓意、意象成了现实的一部分,成了詹姆斯后期故事的主要内容,格林沃尔德说,在詹姆斯的小说中,“浪漫传奇不仅是一种想象的产物,而且是现实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把詹姆斯的小说发展看作由现实主义向浪漫传奇逐渐变化的一个过程。

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传奇》一书的最后一章中,格林沃尔德说:“对詹姆斯而言,浪漫传奇与其说变成了一种文学流派,还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认识和理解的方式。”詹姆斯从来没有将“浪漫传奇”与“小说”严格对立起来,霍桑认为小说是小说,是真实的、忠于现实的,关注人物外在的真实,传奇是与小说不同的,是忠于人类心灵的真实,自由地展示内心的真实状态。尽管詹姆斯捡起了霍桑的浪漫传奇作为表现的媒介,但是,他与霍桑使用传奇手法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霍桑把它们变成了道德寓言的辅助工具,詹姆斯用它们挖掘潜藏在人物潜意识层面上的深刻动机。詹姆斯自始至终刻意划分出传奇与小说的概念,在他的小说中,两者的使用都是水乳交融的,但是,前期的小说和后期的小说中两者的使用比重却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罗德里克·哈德逊》(1875)、《美国人》(1876)到《金碗》(1904),单从小说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前期的小说重在追求与现实的契合与接近,后期的小说几乎成了小说艺术的寓言。詹姆斯曾经在《霍桑传》中写道霍桑的人物是“类型”而非活生生的人物,没有想到在写作生涯的后期他自己也不经意地步了霍桑的后尘。

19世纪,“接近现实”一直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目的,詹姆斯获得接近現实的手段逐渐从艺术的镜像功能转移到艺术的描绘、艺术的创造功能,这些都是詹姆斯从霍桑的浪漫传奇作品中对主观性的强调那里继承下来并发展了的东西。如果说霍桑的人物内在化了的现实偏重于完成作者赋予他们的道德使命的话,那么詹姆斯人物身上就更多的具有现代艺术家的自主性和独创意识,这些获得了生活秘密的艺术家型的人物因为具有生活的主动权和创造能力,最终成为一个个理想现实中的主人,控制着一个个新的生活局面。

詹姆斯对霍桑的发展不流于简单的超越,而是伴随着愧疚与矛盾认识与重新认识的。在对霍桑的分析批判中,詹姆斯从怀疑他的浪漫传奇主题的表现效果开始,到赞赏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浪漫传奇手法,他把这种文学主题转变为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文学技巧,这不仅是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创造性过渡。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朱雯,等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Henry James. The Art of The Novel-Critical Prefaces By Henry James[M]. Massachusett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4.

[3]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敏琴.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霍桑道德观亨利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找找看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