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志愿之旗

2018-04-09 17:06曹宏琰
中华儿女 2018年3期
关键词:纳木错队旗志愿

曹宏琰

每年春节前,家中衣柜里珍藏的那面“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队旗总要被母亲取出来重新熨烫一遍,再次叠好放回位于衣柜内层的抽屉里。去年腊月二十八,又一次看到我困惑的表情后,母亲说:“当年你带着这面队旗进藏,后来又带着它平平安安回来,那时我和你爸悬着一年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年年辞旧迎新,我就想着把它熨一遍,每一年你都能平平安安。”我的眼睛当时就湿润了,因为在父母心中最深沉的爱还是留给儿子的,队旗恰恰成了寄托他们这份感情的纽带。

又逢腊月,想起队旗,心中不只充盈着即将回家团聚的喜悦,也回放着在雪域高原的那一年、那帮人和那些事的点点滴滴。没有这些,队旗于我而言只是一件陈列品;有了这些,队旗才是值得全家悉心珍藏的传家宝。

接过队旗,我随志愿川军一路西行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无疑是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后来得知自那一年起,不仅研究生支教团被合并到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里,而且其中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队伍开始扩招为每年2000人的规模。很幸运,我恰恰在那个时候搭上了西部计划迈入新时代的强劲东风。

2014年6月临毕业之前,我偶然从学院辅导员处获知西部计划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宣讲团要来西南财经大学与同学们交流,本来计划返乡就业的我抱着“听听再定”的心态去了会场。随着一张张西藏的风光照、一段段志愿者在那里工作生活的视频的展示,透过他们细致的补充讲解,我对这群志愿者团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是看在同是校友的感情上,宣讲团里2012年的老志愿者杨超学姐特意在会后嘱咐了我一句:“如果想把1到3年的服务期作为考研的备考期,那我建议你不要去。要去西藏参与西部计划,就要踏踏实实搞志愿服务。”这份真诚触动了我,听得出:志愿服务的大趋势始终是“真善美”。就这样,暂未就业的我当场报了名,经过团省委组织的体检和学籍信息核对后,我顺利的也成为了一名等待进藏通知的新一届志愿者,当时还与学姐约定到时布达拉宫广场再会。

7月中旬,四川省内学校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服务西藏专项的志愿者们被要求集中到成都,随时等待进藏的指示。“宏琰,铁下心来,到了西藏再给家里报平安。你妈和我都好好的,别顾前顾后,选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你和同行的校友张美林一路上要互帮互助,志愿者之间更应该有志愿者该有的作为。”接到父亲的电话,确实百感交集。父母自一开始对我赴藏的选择是持有疑虑的,但是当儿子去意已决时,父母给予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肯定。

出发的那天,傍晚天色依旧明亮。团省委的工作人员手擎印有“四川省2014年大學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大旗在北站广场招呼志愿者们集合,以那面旗帜为原点向外放眼望去,聚在一起的志愿者们密密麻麻,蔚为壮观。

当时,团省委书记刘会英亲自来到北站为志愿者们送行。由于我恰好在集合方队第一排,而且正对着她。在与大家勉励交流之后,刘书记亲自将工作人员手擎的那面旗帜接过并转交给我,鼓励道:“小伙子,到那边好好干!队旗你就留着吧。”当场接过队旗之后,因过于激动,以至我只是不断地点头表示感谢,卡到嘴边的“谢谢”二字愣是没说出口,至今忆起依然不免尴尬。

进藏专列轰然启动后,坐在车厢走廊里的我正望着愈来愈远的“成都北站”四个大字标识,忽然听到身旁的列车员用四川方言聊天时说:“这帮志愿者娃儿们可真多,121人坐满了三节车厢,可算一支进藏川军喽!”

40多小时的天路西行,满载志愿川军的列车飞驰在世界屋脊,有绿草无垠的极目远望,有雪山连绵的平和安详,有蔚蓝苍穹的心旷神怡,也更有高原反应的恶心头痛。最终,我们所有人痛并快乐着安全抵达圣城拉萨,我也足以告慰远在北方焦急等待着的双亲。

面对队旗,不忘的是“蓝精灵”的初心

各地志愿者们进藏的第一站都是西藏大学,第一项任务就是接受团区委的组织培训。如今,我还记得在开班仪式的分会场的大屏幕上,看到团区委副书记王晓辉作致辞时讲道:“希望大家放松心态、积极学习,全面掌握西藏特殊的区情和历史文化,增进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友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为志愿服务旗帜增光添彩。”

在七天的培训中,自治区党委党校、卫计委、团区委和西藏大学的老师们分别将西藏区情、高原保健、人文交流、志愿服务等必备知识逐一向大家进行了授课。“老曹,早饭的时候你妈打我电话了,问我你是不是真的还好。”课间休息时,美林同我谈到此事,他的回答也确实够朋友,“我跟阿姨说,宏琰好着呢,没啥不适应的,四川队的队旗都是他扛着进藏的。”当晚熄灯后,想到母亲的“拐弯抹角”,乡愁涌上心头,两行泪珠缓缓地流下了脸颊,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滋味。

8月初的一天,恰是培训结束被分到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后我过的第一个周末,按早先的约定我同杨超学姐在布达拉宫广场见面,顺道转转八角街。那天倒也玩得很开心,可不曾料到在拉萨的第一次见面竟成了告别。“我后天回重庆,两年服务期满,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宏琰,‘蓝精灵就要做‘蓝精灵的事,有志愿服务踊跃参加,千万别混日子,对得起身上这身衣服。”虽然在藏大的时候,团区委特意给每名志愿者都配发了青年志愿者专属的蓝色队服,但经杨超学姐特意提醒,往后才真的明白:在琐碎生活的慢性冲压下,不忘初心有多么的难能可贵。

因为法学专业的背景,很多时候我都是与同事搭档,上午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程序上是否符合批捕的要求,下午一起在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固定相关证据,每个工作日紧张又充实。不可否认的是,侦查监督工作使我的业务水平增进很快,但也使我产生了一种错觉:志愿服务就是做好本职法律援助就够了。当我有意无意在电话中将这种认识告诉母亲后,“把检察院的工作做好是必须的,但是你按自己心情好坏决定是否参加团委组织的公益活动是绝对错误的,我建议你把队旗挂到宿舍里,每天看一遍,都扪心自问有没有对得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不要在乎别人怎么做,关键是你自己怎么做。”母亲的一席话当场让我红了脸,也让我对“志愿”心生敬畏并持之以恒。在儿子的成长路上,母亲始终是一座绕不开的丰碑。

我不否认“三分钟热度”在志愿者中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但是与其议论别人的不是,首先要做好自己。那次之后,我将本已放在行李箱中的队旗再度拿出来挂在了宿舍床头,因为每一次面对队旗上“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的蓝色字体与青年志愿者的红色心形标志,总能让自己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简单又深刻的问题上不疑惑、不困惑。

带回队旗,永记纳木湖畔的日日夜夜

前几日,志愿者好友李燕打电话过来,互相之间聊了很多。“大哥,2015年五一的时候我去纳木错看你,当时你不在驻地,你的一个同事领我进去,想给你放点水果的,但是人都没来得及跟我说你的床位,看你床边挂的队旗就知道你的位置在哪了!”时隔两年多,幽默的她不忘再次“揶揄”我那特殊的习惯。

2015年3月底,因为工作安排需要,我经拉萨市团委协调被安排去当雄县人民检察院继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初到当雄报到没几日,就接到了4月中旬要上山参加自治区政法委在纳木湖乡组织的“转湖”工作队,估计是室内工作干得久了,突然得知能有野外驻点的机会而感到眼前一亮。等来到纳木湖畔的驻点才发现到处都是开有牛粪炉子排烟道的帐篷和活动板房。“咱俩跟法院的人一起住板房!还好不住帐篷,一旦起大风,里边又吵又冷。”经验丰富的桑米挑了个好位置,直接打消了我对帐篷的美好幻想。

纳木湖乡是个海拔4700米以上的牧区,因扼守圣湖纳木错与拉萨通往羌塘的公路而在藏区的宗教、地理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在那里,每日早上我同桑米、加央一起将警车开到湖畔的和掌石附近警戒,通过车载电台实时向驻点指挥部汇报情况与报平安。父亲不时来电说:在藏区执勤一定要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与同事和睦相处,把内地大学生阳光的一面展现出来,争取落个大家都待见的小伙儿。父亲的忠告我一直记在心里,那段日子我确实融入了工作队的大集体,真真正正地将自己看作一名干警。“不得不说,你这个志愿者当干警挺不错的!回当雄吧,咱们再上纳木错。”再度回忆这段往事,院里老同事加央一次在微信上同我打趣道。

困难也不是一点没有,我认为吃水和取暖是当时的两大难。因为地下水质不理想,工作队的饮用水都是县里的卡车开3个小时的山路送上来,每两天来一趟,大家很节约,尽量都留着饮用。其实同好友李燕在纳木错的那次见面,我确实把她“雷”到了,“大哥,你那脸该补补水了”,她那么一说把我自己都逗乐了。说起取暖,我和桑米倒没少跑路,每次合力掂着装满干牦牛粪的大麻袋从粪堆走到板房,短短的300米左右,我们路上总要歇个四五回喘口气再走……

一年志愿服务期犹如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我从纳木错下山的那天,也是离开的时刻。“宏琰,回内地也别忘了当雄还有你一个家!”副检察长央金拉姆为我戴上哈达时,代表院里同我告别。那一刻,谁都没有流泪,按照藏族同胞的习惯,欢迎和送别都是留给真诚与笑容的时刻。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发时的誓词,正是纳木湖畔的日日夜夜让我于此无憾。

阔别一年,归心似箭。我至今记得当时自己连续转了两次机,以最快的速度飞回老家。内地的7月份已是盛夏,半晌时分当我还穿着带有浓郁高原特征的长袖、长裤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时,路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哎呀,你咋晒得这么黑啊!别嘚瑟了,赶紧回家洗洗,换身短袖,你爸还等着中午跟你喝两盅呢”,当看到一直候在路口的母亲时,两个人心照不宣地互相打趣,“妈,我这是高原红!你就不能让我在外边遛跶、吹会儿纳木错的见闻再回去啊,我队旗都带回来了!”那一瞬间,我小了10岁,母亲也年轻了10岁,谁也离不开谁。

如今离藏已两年有余,身邊有太多的改变,但亲情、友情、历史的见证却属永恒,一面承载了志愿精神的旗帜已成家里珍藏的永恒,恒久飘扬,永不褪色,只因我们前后共同亲力亲为。

猜你喜欢
纳木错队旗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我教妈妈画队旗
纳木错
圣湖禅境
少先队诗歌——少先队队旗
少先队队旗的来历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纳木错湖的蓝色魅力
诺米亚暗影之病毒危机(大结局)
队旗上那些有趣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