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
摘要: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资本市场确实存在着与管理的动机、条件和行为,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如何?国内外学者都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的:(1)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2)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一)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能够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学者对于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
国外学者早期的研究认为,市场能够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汉德(Hand,1992)的研究表明,投资者能够识别物价上涨期间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并且对相应的报告盈余的下降反应并不敏感。然而,其他学者的研究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市场可以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Beneish(1997)选取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的,结论发现这些没有遵守一般会计准则的企业,在违背准则的后两年,这些公司得到了十分明显负的非正常回报,这一结论充分的说明了投资者没有完全发现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希利和瓦伦(1999)的研究发现,虽然一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违背会计准则关于可靠性的要求,但是也正是因为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斯科特(2000)研究发现,当企业签订的契约缺乏灵活性的时候,企业管理层如果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对未来的期望做相对出灵活处理,从而将这些内部的消息更加准确的反应给相关的报表使用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具有负面效应。德科等(1996)对初次宣布有盈余管理行为时的公司的股价进行研究发现,那些公司在被对外报道盈余管理后,资本市场都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股票平均下降9%;同样,Teoh、Wong和Rao(1998)在对IPO和进行SEO之后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被发现盈余管理的公司股价都在这之后大幅度下降。
(一)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关于中国投资者能否识破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验研究成果较少,研究结果比较一致,都认为市场不能识别盈余管理行为。赵宇龙和王志台(1999)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也就是说市场不能够辨别每股收益中永久盈余成分,只能够对名义每股收益的价格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意味着企业能够通过盈余管理操控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换句话说,市场不能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
(二)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相对统一,即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另一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具有负面效应。
一方面,王跃堂(1999)指出,经理人通过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保持了企业合同的稳定性,利用会计政策可以操纵的空间,让企业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填补了合同的固定条款的限制,盈余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孙铮和王跃堂(1999)研究得出,盈余管理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集中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原因、动机等,但对于盈余管理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值得一提的是占美松和梅建安(2011)发表的《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文。该文作者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本身和盈余管理能否实现管理当局的目标不是一回事,根据盈余管理的方向,将盈余管理分为正向和负向盈余管理两个方面,按照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盈余管理是否能够被报表使用者识别两个方面进行组合,可以得出三种经济后果。该研究在进行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研究时,区分了盈余管理的方向,并论述了市场在识别或被蒙蔽的不同情况下做出的不同反应,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盈余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对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还并不深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包括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持何种态度?投资者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能够识别盈余管理,并做出何种反应?等等留待以后的学者进行研究。
在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方面,目前学者的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分歧,还存在以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盈余管理究竟具有正面效应,还是具有负面效应?在哪些情况下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哪些情况下具有负面效应?盈余管理对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有什么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资本市场对于盈余管理行为反应的程度有多大?
[1]KatherineSchipper.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3(4):91-102.
[2]Watts,R.L,and J.L.Zimmerman.1990.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The Accounting Review 65.
[3]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5(2).
[4]陈冬华.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一一种规范分析的路径[J].会计研究,2009(3).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