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学生睡眠质量和中医药助眠方式使用情况调查
——以五所高校为例

2018-04-09 03:29邵宝仪张玉蓉张夏天李悦琳梁玉龙张颖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学类北京市中医药

邵宝仪 张玉蓉 张夏天 李悦琳 梁玉龙 张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

睡眠是生命的重要现象之一。研究发现,人体通过睡眠,可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1]。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容易产生不同的睡眠问题[2]。中医治疗失眠疗效肯定,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少,是失眠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方法[3]。本研究目的在于对北京市高校学生睡眠现状及不同助眠方式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助眠方式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北京市26所211高校为抽样框,随机抽取5所高校。本研究以北京市26所211高校为抽样框,随机抽取5所高校。以高校为分层因素,每层进行便利抽样共抽取500名在校本科生,无年龄和性别限制。

1.2方法

1.2.1睡眠质量及不同助眠方式的可接受度调查睡眠质量调查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SRSS的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和每个项目(因子)分。问卷填写结束后,把10个因子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总分愈低,说明睡眠问题愈少;总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多。本实验标准为:分数≤23为睡眠质量正常。23~29为存在轻度睡眠问题,30~39为存在中度睡眠问题,40~50为存在重度睡眠问题。[4]

另自编调查问卷,将不同助眠方式分为中医药疗法、西药疗法以及其他补充替代医学疗法等,以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对各种助眠方式的可接受度和使用情况。

1.2.2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课题组成员负责在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前对问卷进行详细说明;填写时调查员进行辅助,保证本人填写;填写后进行问卷的核查与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piData 3.1双份录入,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Mean)±标准差(Sd)表示,对SRSS综合评分是否高于样本均数与不同改善睡眠方法期望情况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本研究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14份。其中男生198人,占48.7%。女生208人,占51.3%。年龄分布为16~25岁,平均年龄为(20.36±0.12)岁。五所学校的调查人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46人、北京科技大学87人、北京理工大学79人、清华大学97人、华北电力大学97人。专业分布情况为:管理类62人,医学类62人,理工类173人,文史类59人,经济类16人,其他类34人。其中除医学类为五年制专业外,其他均为四年制专业。年级分布为:大一58人,大二63人,大三220人,大四及以上65人。调查对象在本班级的成绩情况为:前20%占25.9%,20%~50%占44.6%,其它占29.5%。

2.2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的总体情况

2.2.1总体情况五所大学在校生的SRSS平均分为24.62±0.59,其中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者252人,占62.1%。明显高于全国常模45.60%,其中,轻度睡眠问题者171人,占42.1%,高于全国水平35.60%,中度睡眠问题者78人,占19.2%,明显高于全国水平9.60%,重度睡眠问题者3人,占0.8%。在睡眠质量不佳的各种表现中,最为严重的3个问题分别是睡眠时间不足、深睡眠时间不足、白日易困。其中有91.4%(371人)的学生认为其日常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见表1。

2.2.2关于SRSS综合评分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习成绩与总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学习成绩排名位于前50%的同学睡眠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2.333倍。可见,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更能管理好自己的睡眠。见表2。

表2 睡眠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注:a.因变量:综合评分(0=睡眠质量低于平均水平,1=睡眠质量高于平均水平),性别(0=男,1=女),年龄,学校(0=非医学类院校,1=医学类院校),专业(0=非自然科学,1=自然科学),成绩(0=名次后50%,1=名次前50%)

2.3不同因素对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2.3.1性别、专业与睡眠质量结果显示男、女生SRSS得分分别为(24.70±0.84)分和(24.55±0.83)分。管理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经济类、其他专业得分分别为(24.77±0.81)分、(25.05±0.81)分、(24.15±0.41)分、(26.54±0.87)分、(24.50±1.49)分、(22.71±1.05)分,其中文史类平均值最高。

2.3.2成绩与睡眠质量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0%的学生SRSS平均分为21.98±1.12,明显低于前20%-50%(25.34±0.84)和50%以后(25.86±0.90)。其中白日易困、多梦易醒和入睡困难的问题最主要出现在前20%-50%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深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主要出现在50%以后。见表3。

表3 不同成绩学生SRSS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比较±s)

表4 助眠方式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注:a.因变量:期望改善睡眠方法(0=非中医药相关,1=中医药相关),性别(0=男,1=女),年龄,学校(0=非医学类院校,1=医学类院校),专业(0=非自然科学,1=自然科学),成绩(0=名次后50%,1=名次前50%),综合评分(0=睡眠质量低于平均水平,1=睡眠质量高于平均水平)

2.4对于不同助眠方式的可接受程度调查

表5 不同专业对不同助眠方法的可接受情况

2.4.1总体情况50名学生(12.3%)在睡眠状况欠佳时选择中医药助眠方式,42名学生(10.3%)选择西药,201名学生(49.5%)选择其他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其中运动、音乐、心理疗法、瑜伽分别占比43.1%、30.5%、14.4%、7.8%。104名学生(25.6%)选择使用综合疗法,9名学生(2.2%)选择使用其他疗法。

2.4.2关于不同改善睡眠方法期望情况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现专业(P=0.045<0.05)与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自然科学专业的同学期望采用中医药相关治疗方法来改善睡眠的概率是非自然科学专业的1.598倍。见表4。

2.4.3不同因素与不同助眠方式可接受度分析专业与不同助眠方式可接受度分析。见表5。

2.4.4中医药助眠方式分析70.4%的学生表示愿意了解中医药助眠方式。在传统中医药疗法中,最愿意被了解的前5种助眠方式分别是:药膳及茶饮小茶包(23.6%);刮痧或拔罐(19.5%);针灸(18.5%);中医养生功法(11.3%);中药(4.7%)。

2.5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调查271(66.7%)名学生相信中医药文化,28(6.9%)名学生表示完全不相信,107(26.4%)名学生则不完全相信传统中医药文化。174(42.9%)名学生觉得中医药在他们的生活中很常见,63(15.5%)名学生觉得并不常见。学生对“中医”的认知见图1。

图1 对中医的认知情况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机理复原、整理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问题[7]。北京作为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调查其在读高校生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1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由李建明教授编制,并在全国协作组制定出中国常模(标准)[4]。其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证实适合调查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使用。根据调查,有62.1%的北京市高等院校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其中集中于存在中轻度睡眠问题,并且多数高校学生均会出现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够充分、白日犯困的情况。说明北京市高校学生总体睡眠质量不佳,需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强烈重视。

研究发现,在各因素中,成绩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0%的学生睡眠质量明显高于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在睡眠质量不佳的各方面表现中,睡眠质量最欠佳的专业是文史类;相对最佳的是医学类,可能与失眠后是否引起足够重视有关——考虑采用药物改善失眠的占比:医学类37.1%最高;文史类25.0%最低。

3.2不同助眠方式的使用情况和可接受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49.5%)在提高睡眠质量时选择补充替代医学疗法(非药物疗法)。其中,最受欢迎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式是运动,其次是音乐、心理疗法。大部分学生对药物治疗失眠存在抵触心理,在出现失眠症状后更倾向于较为方便、轻松的非药物疗法助眠。20%左右的学生选择使用药物疗法,其中选择使用中医药疗法的学生多于选择使用西药疗法的学生。表明在高校学生中,中医药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较西药更有优势。

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医药助眠方式接受度最高的是大四年级的同学和成绩排名20%之前的同学。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四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药助眠方式。相比成绩排名前20%的学生最了解中医药文化,其中仅有12.4%完全不了解中医药文化,相对占比最少,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药疗法。70.4%的学生愿意了解中医药助眠方法,表明高校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大有需求。在传统中医药疗法中,最愿意被接纳、了解的助眠方式是药膳及茶饮小茶包(23.6%)。提示加大对药膳等中医药衍生产品的的研究推广,有利于更顺利地推进中医药助眠方法,并能更有效地帮助提高高校生的睡眠质量。

3.3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调查不同学校对于中医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存在差异,可及性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78.3%,清华大学56.7%,北京科技大学39.1%,北京理工大学26.6%,华北电力大学28.9%,说明中医药文化宣传在一些高校有待提高。但有270(66.5%)位学生觉得在大学校园内很有必要进行中医药养生观念的普及,并且137(33.7%)位学生有兴趣参加在校园内举办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或讲座,213(52.5%)名学生则视情况而定。对于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大部分同学表示可以接受,其中有三成同学表示有浓厚的兴趣。

4 结论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主要发现:1)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总体低于全国水平;2)选择助眠方式时,多数学生选择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少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药物疗法,其中选择使用中医药疗法的学生多于选择使用西药疗法的学生。研究局限性包括,调查抽样过程采用非概率抽样,但从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分布看,基本符合各个高校的现实情况,所以研究偏倚可控。此次研究是从不同助眠方式的使用情况调查为切入点,期望对在校大学生睡眠状况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1]Bonnet MH,Arand DL.Metabolic rate and the restorative function of sleep[J].Physiology and behavior,1996,59(4-5):777-782.

[2]罗嘉莹,黄嘉敏,韦金师,等.广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和嗜睡的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68-170.

[3]汪卫东,李桂侠,洪兰,等.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J].世界中医药,2014,9(2):253-256,260.

[4]李建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简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9(12):1851.

[5]郑建红.睡眠之中有隐疾[J].国家电网,2013,8(8):108-109.

[6]艾英伟,阿拉木斯,李爽.有氧运动对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1):126-128.

[7]中国睡眠研究会秘书处.写给2014年“3.21”世界睡眠日[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1):65.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北京市中医药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