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名称被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取而代之。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解答数学问题能力的人”,教师要针对实际问题的不同结构特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问题本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三方面分析其“难”的原因;从怎样指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画图法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要正确完整地解答一道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和检验这四个步骤。在这四个步骤中,审题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分析是关键,列式解答是重点,检验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
一、审题
一般,应用题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已知条件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只有弄清了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要求的,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小学生观察能力差,因此在审题时,经常出现审错题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认真审题,或者说怎样审题才是最有效的呢?我认为在审题时,可以给自己提问:1.这题叙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2.题目第一个条件是什么?3.题目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4.题目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的关键词有什么区别?5.问题是什么?
如,在教学三年级时有这样一道题:动物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审题的顺序来向自己提问题:1.这题叙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到动物园游玩)2.题目第一个条件是什么?(上午有游客852人)3.题目第二个条件是什么?(中午有265人离去)关键词是什么?(离去)4.题目第三个条件是什么?(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关键词是什么?(又来了)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的关键词有什么区别?(第二个条件是说人走了,第三个条件说的是又有人来)5.问题是什么?(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这样就把这道题分析透彻了。
二、分析--“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会学生解题还不如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赏”、“用”、“画”图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图画带给数学的神奇魅力,并能借“画”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如上面所说的那道题,我们用了向自己提问的方法去理解题意,可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题意,那怎么办呢?因此让学生用画图法来分析这道题就会事半功倍。
如上题边读题边来画图(动物园上午有游客852人)这时候让学生画一条线段,(中午有265人离去)于是从刚才画的线段上截取一截下来,这时让学生看这条线段,明显比刚画的那条短一些,于是提问,怎么短了?(生答:有人离开了,所以要去掉一部分)那我要去掉一部他用什么方法呢?(减法)(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候让学生自己想应该怎么画,(生答在短的线段上再加上一截)为什么?(因为又来了一些人,所以要把这些人加上去),(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通过画线段图,学生这时就已经可以列出正确的算式了。
三、列出算式
在分析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再确定解题计划。如上题,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得到算式852-265+403,为了条理清楚,可分步列式计算,待计算熟练之后,也可以列综合式计算来计算。在列式解答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确保正确。
四、检验
检验就是对所作出的答案检查验收,检验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1.列式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2.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就是把解出来的得数放到原题里,再按题意做一遍,检查它是否符合应用题里给出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看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最后在解完题之后,不能忘了写答句。
五、加强训练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如同一个厨师掌握了掌勺的理论,而不下厨刻苦练习,也是烧不出美味佳肴的。厨师是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只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知道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三是节约时间。一节課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等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这将大量浪费课堂时间,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就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也会大大增加。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所”,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不断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第1期.
[2]黄颖辉.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之我见[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第1期.
[3]江月霞.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课外阅读(中下),2012,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