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

2018-04-08 07:36闫闯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乘法图形素养

闫闯

2017年10月13~15日,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第十一届教学设计与反思展示会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500余人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

本次会议旨在深化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育人目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为发展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各地市推荐的18位教师带着与团队成员精心设计、打磨的研究成果,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和研究性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做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专题报告,从“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三个视角,解读核心素养以及实践策略,使与会教师明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还采用了全程网络直播的方式,借助直播平台与会议微信群进行即时点评与交流,使得线下教师能够不受地域限制,及时地共享省级教育教学资源,课后专家与上课教师即时的互动对话与交流研讨也都得以最大化惠及全省小学数学教师。

综观本次展示活动,上课教师普遍能够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出发,从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内容入手,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重点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与人格品质的培育,明确“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导向,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是好的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起点和思维障碍,并据此设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

杨文娟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环节设计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思维缜密是很多数学课的典型特点,这既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更是教师深入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体现。本节课中,在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确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认识和应用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个层次,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引导观察,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第二个层次,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掌握灵活合理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祖欣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充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角的认识很模糊,也不会测量的这一学情,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的获得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冲突作为切入点。教师设计了“看一看”“做一做”的教学环节,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教学重点,量角器上的刻度与角的关系、如何量角、可以画出什么样的角,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们耳听、眼看、手做和心领神会中潜移默化各个击破,这正是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使然。

二、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互动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利用师生间有效互动,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努力将互动的思想贯彻在课堂教学当中,此次展示活动交往互动这一特点就非常突出。

刘伟老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精心设计点子图(乘法的矩形模型)与相应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对照编排,用点子图为乘法口诀赋予直观意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教师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很多有趣的生活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数学思考,在师生有效互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使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此外,本节课还突出“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学生探索乘法口诀规律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使新知在小组的讨论、争辩、交流中充分发酵,体现了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集体精神和注重学生交流互动的良苦用心。

崔艳丽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而这种理念恰恰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的。在这节课,教师采用了“先学后导”的教學方式,让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自主进行规律探索,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对话”;然后小组交流,实现了“生生对话”,思维碰撞;最后全班“师生对话”共同总结,完善规律,提升思维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观察、探索、交流、总结中,不仅学到了基本的学科知识,积累了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还锻炼了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交往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

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无疑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次展示活动,教师都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刘艳丽老师执教的“数松果”一课,创设了儿童感兴趣的“小松鼠储备松果准备过冬”的故事情境,并结合“5”这个数与人手指数的关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手作为学具,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2个5,3个5,4个5……9个5的和的特点,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得出口诀的编制方法,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口诀的生活价值所在。

肖蕾老师执教的“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教师充分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学习活动:从玩积木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在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等。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积极地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立体图形的依据,教师有意将实物模型与立体图形混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与辨识,提升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与分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以及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四、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提升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凸显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展示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关键能力的提升。

付健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让学生借助主题图,先感知红萝卜的根数是绿萝卜的3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然后用圈、摆、列式等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白萝卜与绿萝卜的倍数关系,并由此及彼,推导出“数学内在的规律”。由萝卜图片逐渐抽象成图形,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几何直观以及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

王君老师执教的“去奶奶家(解决问题)”一课,教师紧紧围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帮助学生建立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是借助对数的理解,借助图画进行迁移,掌握“数学运算”的多种方式。此节课在画图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对信息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明白利用画图法帮助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本节课实现了让学生学习运用画图的方式简洁地呈现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充分感受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发挥了“直观想象”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独特作用。

魏衍春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乘法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教师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列举大量围绕学生活动情境“同数相加”的试题,让学生领悟“列加法算式”可能存在的麻烦,进而思考更好的解决策略,引出乘法运算。“四基”强调由掌握知识进而积累活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思想,这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的一些素养要求一脉相承。此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与提炼,让学生通过发现来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

王静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贯穿整节课始终。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求不同的封闭图形的一般方法,即用累加的办法来求周长。再从一般到特殊,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发现求长方形周长的两种简洁的方法,进而发现更为特殊的正方形的周长求法,并进行类推,让学生初步感悟正多边形周长的求法。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计算,抽象概括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此节课中教师充分考量了学生的“创造迁移”的“猜想探究”与“发现创新”素养培养,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认知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与抽象美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数学就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而解决生活问题。

肖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扑克牌、粉笔盒、年龄问题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会字母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尤其是在年龄运算的环节,教师通过自己和学生的照片引入探究年龄问题,引导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教师真正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老师的年龄,经历数学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并通过对比发现字母式表示数的作用,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出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与抽象美。

张宏德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一课,教师借助于分类整理信息、学生不同程度的想象、各种感知材料的体验来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归纳平行与垂直等概念,通过体验使学生学会用分类整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去理解和认识几何概念。小学生是需要根据问题情境来提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这节课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数学知识带动“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接下来的几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注重教学设计的前、后测及分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研究的科学性

布鲁姆以有效教学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前测备课—自主学习—后测评估”的教学模式。经过测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以及学习兴趣,为课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为课中的教学预设和课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必备的参考,这是很多学者常用的研究方式,目前也已成为很多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惯用方式。

孙丽媛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教师通过前测的记录与分析,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在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35%的学生不能和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15%的学生只是凭借空间观念,感觉到边的大小会影响到面积的大小,但是并没有清晰的认识。通过以上发现,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旧知水平与思维理解程度的基础上,秉着“跳一跳够桃子”的原则,巧妙地运用了直观的方格纸作为突破此课的重要载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赵爱萍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有一定基础。教师通过前测题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测试,力求合理定位,寻求学生的生长点。前测表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近50%的学生在算理上有失误,在尝试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出现进错位、算理不明等问题,教师最后把算理的推导过程作为教学难点,也就是课堂的生长点和延展点。因此,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数位表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与会的教师收获颇丰。本次活动既有专家的前沿引领,也有示范课的展示交流,有很多好的做法得以推广,很多成功的经验得以分享。这次活动展示了黑龙江省小学数学近几年来的一些改革成果,值得欣慰的是看到了一大批年轻教师的成长与成熟,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例如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有效落实、信息技术与教学怎样深度融合、实证研究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等,这些都须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与实践。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乘法图形素养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把加法变成乘法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