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落实核心素养

2018-04-08 07:36王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南西北方位李老师

王玉

薛春风(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形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结合《黑龙江教育》“同课异构”栏目进校园现场会——哈尔滨市数学专场的活动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落实核心素养”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杨思微(哈尔滨市新发中心校):

针对李老师的这节课,我想从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转化和核心素养的落实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已经在一年级时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那么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相联系,利用前后左右来记忆东南西北,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并且体会到前后左右所描述的物体位置是相对的,而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具体位置才更加精准,进而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李老师的这节课上,她通过一首小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巧妙地把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结合起来,很好地利用了知识的迁移,把陌生的“东南西北”与学生熟悉的“前后左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化新为旧,化难为易,为后续的教学做了一个很扎实的铺垫。

二、 重视学生思维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认为,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动手学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如果脱离实践活动,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李老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例如: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后,李老师先是单独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边说边指明方向,之后又叫全班起立指明方向,通過两个层次的设计把儿歌中的记忆方法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东南西北的概念。李老师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又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乐学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李老师在探究东南西北的规律时,让全班同学起立,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旋转,总结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照顺时针旋转的规律排列的。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运用科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薛春风:的确,李老师这节课在教学时采取了利用顺时针的办法帮助学生记忆,而这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就在刚才的课堂上,有一名学生就采取了逆时针的记忆,我觉得这就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策略与方法。

薛春风:哪位老师能就基本活动经验这一方面来谈一谈?

范宏宇(哈尔滨市群力兆麟小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组织教学: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新知,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只有在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学生才能够学习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据此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东南西北时,先通过一首上学歌的呈现,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再让学生讨论早晨面向太阳站立,如何确定南、西、北三个方向。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确定方位的经验,随意推断,就像我们课堂上所看到的那样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学生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就在此时教师送给了学生一首小儿歌,帮助学生根据前面是东,依次推出后面、左面和右面对应的其他几个方向,使学生对实际方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二、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因此教学这节课时李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说让学生面向东,找一找其他几个方向,初步学会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指一指帮助学生熟悉四个方向,逐步能熟练掌握和记忆四个方向。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做反口令游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东南西北的特点是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促进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在转一转的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利用一个方向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并发现了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方向感。整节课李老师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薛春风:李杨老师,你能就“数学抽象”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吗?

李杨(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三处由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渗透核心素养。

第一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完美地结合。李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四个方位之间的关系时,她站在学生中间,亲自示范用一只手模拟钟表指针的转动,让学生借助順时针的方向,认真思考四个方向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运用形象思维去记忆。接下来老师摘掉教室内表示方向的贴纸,让学生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给出一个方向,说出其他三个方向,这很好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第二处,提供现实情境,创设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李老师设计让三名学生到前面来描述一下三人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描述,学生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1名同学既在其他同学的东面,又在西面,此处老师顺势提出数学问题:“她到底是在东面还是西面呢?”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观测点不同,描述的结论也不同,并且很直观看到3个不同的观测点,李老师注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为接下来在地图上描述不同的方位做铺垫。

第三处,加强直接感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渗透核心素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仅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画一画,写一写。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李老师巧妙地将辨别生活中的方位过渡到认识地图的方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辨别出四个方向,并将它们准确地填写在学习单上。此时李老师巧妙地让学生观察:“老师这里也有一张和你们一样的地图,但是老师这样拿着,大家看得不是很清晰,现在老师将地图立起来,给大家看一看。”教师缓慢地将地图立起来的过程,就是使方位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对地图的认识。教师借用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通常都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李老师化繁为简,将原本复杂的,需要讲解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设计的巧妙之处。

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整节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勇于探究。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薛春风:李晓璐老师将地图缓慢地立起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看到“从直观到抽象”的完美呈现。哪位老师能就“生活化的情境和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方面说一说?

郭庆文(哈尔滨市太平中心小学):

首先,李老师明确学习东南西北目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就像杨思微老师提到的,这节课是“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知识的后续内容。然而在生活中“上下、前后、左右”有时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表达物体的位置更加准确。同时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位后也将为学生再学习“东北、东南”等其他方位打下基础。

其次,李老师整节课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因此,李老师将学生熟悉的教室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清楚自己熟知的教室方向是怎样的,再进一步开展活动,体会东南西北的关系。巧妙地将书中的主题图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的环节李老师向学生拓展了一些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辨别方向的小常识,真正做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李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做到了让学生“乐学善学”。李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前活动,用《上学歌》代入本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达到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的目的。而后在整个课堂中李老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如:“说一说、指一指、转一转、辩一辩”,并通过编儿歌、对口诀、借助自己的身体顺时针表示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等多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合作交流。这不是学生机械背诵的,也不是教师讲授的,而是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收获快乐的同时,体验并理解有关方位的知识。不仅真正建立了东南西北的空间观念,而且还真正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李老师重视评价、关注全体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基于这点,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及导向功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独特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

整节课看似“无序”,却在李老师贴近生活的活动教学中“有序”地完成,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薛春风:孙超老师,如果是您来上这节课,又会有怎样不同的教学设计呢?

孙超(哈尔滨市抚顺小学):

对于这节课,我在两个环节上有些不同的设计。一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想先带领学生认识南北。从哈尔滨的地理位置来切入,因为我们常说“江北”一词,而人们也对江北越来越熟悉了,比如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这些景点都在江北。“江”指的是松花江,学生对松花江的大概位置肯定不会陌生,所以我觉得学生应该会很容易地找到“北”。之后再联系人们常说的“江南”,学生应该就能比较快速地辨认出了,而且还能发现南和北是相对的。然后,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找到东和西。这样,学生就可能会比较容易地辨认这四个方向了。二是在教学观察点这一环节。对于位置与方向教学来说,确认景物的位置与方向,找准观察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今天的课上,李老师也是特别注意强调了观察点的追问。我想,能不能把这些描述的句子放在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一下,比如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消防队的( )面……一般来说“在XX”中“在”字后面的位置就是观察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来发现一下这个小窍门呢?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观察点呢?这就是我的两点想法。

薛春风: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目标的整合。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东南西北方位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仙人台醒梦亭
王为民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