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中“相似情境”的教学

2018-04-08 07:10孙春成戴元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对称高中物理

孙春成 戴元峰

[摘要]物理中有丰富的对称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导致对“相似情境”思考不够深入。文章通过对四种典型的“相似情境”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对称;相似情境;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5002

对称美,是大自然某种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体现,物理学中也存在着丰富的对称美。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物理学的对称性,体会物理学的对称美。例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称、物体竖直上抛后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的对称、简谐振动的对称、正负电荷的对称、磁极的对称、电场与磁场的对称、“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对称、引力与斥力的对称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普遍的对称性,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对称性,相对比较容易地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并且能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对称性,让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定式。这样的思维定式,会让学生忽视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思维创新不足,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重视一些与对称现象有高度相似情境问题的教学。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高中物理中的“相似情境”。

案例一、彈簧与细绳的“相似情境”

如图1和图2所示,质量不计的细绳和弹簧分别连接完全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突然分别剪断绳子OA和O′A′,试比较在绳子剪断的瞬间,小球1和小球2的加速度a1和a2的关系。

分析:这两种情境很有“对称性”的相似,学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认为绳子被剪断的瞬间,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因此,a1=a2。实际上,这两种相似的情境有很大差异,具有典型的“不对称”性。图1中的细绳OA被剪断后的瞬间,小球所受的弹簧弹力和重力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合外力水平向右,其大小为mgtanθ,球1的加速度a1大小为gtanθ,其方向为水平向右;图2中的细绳O′A′被剪断后的瞬间,细绳O′B′的形变瞬间发生变化,其中的张力也因此立即发生变化。小球此后的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圆周运动。在剪断细绳O′A′的瞬间,细绳O′B′中的张力大小和重力的径向分力平衡,变为mgcosθ,小球2所受的合力为mgsinθ,加速度大小为gsinθ,方向垂直于O′B′向下。综上所述,在细绳OA和O′A′被剪断的瞬间,小球1和小球2的加速度a1和a2不仅大小不同,而且方向也不同。

案例二、斜面光滑与粗糙的“相似情境”

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光滑斜面上分别有A、B两物体和C、D两物体,它们分别叠放在一起。现A、B整体和C、D整体分别沿两个斜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B两物体以及C、D两物体均分别保持相对静止。试比较,A、B之间的摩擦力和C、D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这也是两种相似情境。很多学生分析后认为A、B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受思维定式影响,想当然地认为C、D之间也没有摩擦力;或者是认为C、D之间有摩擦力,所以A、B之间也有摩擦力。实际上,由于斜面光滑,A、B整体和C、D整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sinα,因此,A、B之间的确没有摩擦力,而C物块必定受到D物块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这也是相似的情境下存在的典型的差异性。

该案例可进一步拓展:如果斜面是粗糙的,A、B两物体和C、D两物体均分别保持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试比较,A、B之间的摩擦力和C、D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未深入分析就根据印象中的“对称性”,想当然地认为本题的情境跟之前学过的一样,认为A、B之间没有摩擦力,而C物块受到D物块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实际上,由于是匀速下滑,四个物块均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所以A物块必定要受到B物块施加的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而C、D物块之间并没有摩擦力。

案例三、力牵引与重物牵引的“相似情境”

如图5和图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分别放有两块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块,分别通过细绳用力F(大小为mg)和质量为m的物块拉动。试比较两种情况下木块M的加速度大小。

分析:这也是两种很相似的情境。学生往往会根据“对称性”的思维,认为两种情况下,绳子中的张力均为mg,因此,木块M的加速度均为mg/M。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图6中,如果绳子中的张力大小为mg,那么,对于m来说,其所受的合外力应该为0,则m应该处于平衡状态,应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但是,M在加速,因此,绳子必定会松弛,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利用整体法,我们不难求出图6中M的加速应该为mg(M+m)。

案例四、有、无二极管的“相似情境”

如图7所示,D为一理想二极管,A、B为两平行金属板。带电粒子P(重力不计)以一定的速度平行于金属板射入板间,粒子打在B板上的M点。若要使粒子打到B板上M点的右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将A板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将A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C.将B板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D.将B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分析:本题中,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A板向上平移或B板向下平移时,电容器电容减小,但是,A板和B板上的电荷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会发生变化;当A板向下平移或B板向上平移时,电容器电容增大,A板和B板上的电荷量增加,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因此,本题答案为D。

我们还可以将本题进行拓展:如图8所示,将二极管除去,其他条件均相同,要使粒子打到B板上M点的右侧,则该选择哪个答案呢?

分析:此情境与上一题的情境十分类似,但有本质区别。由于电路中没有二极管,在平移A板或B板时,A、B两板间的电势始终保持不变,随着A、B板的平移,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发生改变,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A、D。

以上是四个典型的“相似情境”问题。实际上,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相似情境”的案例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或规律的理解。例如,重力做功的多少与路径无关,仅取决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多少则与路径密切相关;自然界不存在单独的N极或S极,即不存在磁单极子,而自然界却存在单独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这些“相似情境”放在一起,学生因为“相似情境”而产生的思维定式,容易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答案公布之后,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心理冲击。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让他们仔细体会相似情境中的“不对称”性,深化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本质的理解。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对称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