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仁
中国东南几省的海口,以吴淞最险要,面临长江口,军舰进入黄浦江,首先要经过设在吴淞口的炮台,这炮台能控制长江口岸,建于明代初年,作为防倭寇的重地,在清代屡加修葺补充,历史已极悠久。
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一·二八”之役。十九路军在上海闸北掀起了对日抗战,那时节这个吴淞炮台,曾发挥绝大威力,指挥的人是后来隐居香港的翁照垣将军。
十九路军撤出上海之后,就在5月5日,中日两方签订了淞沪协定,明确在上海周围数十里不驻军队,在撤军之后,日军竟对吴淞炮台大加破坏,但炮台周围的建筑物依然存在,后来日军撤退之后,由上海的保安队作象征性的防守。
在十九路军撤防到福建之后,吴淞已成为一个平静无事的地带。
万不料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夕,日军两百人,把中国保安队完全赶走,等八一三闸北枪声一响,大队国军开到吴淞,将二百日军全部歼灭,接着国军开到吴淞和宝山的仓库中,搬出大批钢板钢条以及水泥,连夜把炮台重建一新。又由淞沪铁路运了不少新式钢炮,据说若干钢炮是德国克虏伯厂制品,射程极远,所有炮兵都是训练了多年的熟练军人,所以等到吴淞炮台放炮时,日本军舰出于不备,损失极大,因此日舰出入黄浦江,都受到重大的威胁,日间运兵发生了极大困难,只好在夜间偷运,一面用远程野炮轰击吴淞炮台,始终达不到目的,而且中国工兵配合了民众在吴淞炮台周围,掘下了深达丈余的地道,所以后来日本空军来轰炸,也不生效力。
日军认为吴淞炮台不攻下来,兵舰出入就受到威胁,所以就在吴淞蕰藻浜登岸,抄袭炮台后方,借此切断国军后援的通道,因此在闸北方面的战事,只处于被打的地位,而无出击的能力。
国军也觉得蕰藻浜被日军占据,炮台势难持久,所以调派大批军队开到蕰藻浜,与日军决一死战,整整激战了近二十天,到9月2日,蕰藻浜的战役,国军获得胜利,日军纷纷溃退,能逃回军舰的也不多,大部分的日军都被国军歼灭。这下子,日军受到极大的损失,这是“八一三事變”初期日本大吃败仗的一役。
日本当局异常震惊,于是在这次大伤亡之后,发动空中攻势,用无数飞机轰炸炮台,再用大批海军陆战队,直接猛攻吴淞炮台,这样才被他们攻下来。到9月3日,吴淞炮台被占领,而且日军还攻陷了宝山县城。
9月8日,日军开始向国军作总攻击,连打了4天,双方伤亡惨重。直到9月12日,国军节节后退,转移阵地。
(摘自《抗战时代生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傅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