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飞
前一阵子回老家看大舅,赫然发现他的房子外墙上钉着一块“扶贫户”的牌子,上面写了他的名字和扶助人的名字,看了之后很让我感慨。
大舅家的生活确实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见他成为扶贫对象,获得政府一些微薄的帮助,当然为他高兴。
但我深深意识到,他这个“贫”是扶不起来的。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贫穷是一种物质窘迫、财务不自由的窘境,却没有意识到贫穷真正的意思是放弃和认命。因为有贫穷催逼着,要急于应对眼下的一切,他的路永远是眼前三步远,如何彻底改变这种境况,他没有想法、没有思路,当然更没有雄心和愿望。而那个扶助人,给不了他这样的帮助。
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对象并不是贫穷,而是那一颗颗被贫穷摧折得变得逆来顺受、麻木无感的心灵。
在农村,扶贫工作最大的难题就是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老家一个中学老师被县里抽调去当扶贫志愿者,到了贫困户家里,贫困户态度很冷,对他说:“你一个月能赚几个钱,还来帮我扶贫,笑话!”让这个老师窘得差点下不了台。这句话虽然刺耳,但也道破一个真相:贫困户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他们,那些带着上面委派任务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孔子说:君子可以用情怀和理想来说服,但是普通人只能用利益去引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扶贫工作人员必须首先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他们应该沉入乡村,深深体验这种农民心态,才能找到通向贫困户心里大门的钥匙。
农民是中国最实际的群体,再伟大的情怀、美好的前景,都不及眼前能挣到的现钱能够激励他们。能够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最直接的力量,不在于心系民间疾苦的政府,不在于乐善好施的慈善企业,不在于公而忘私的志愿者,而在于那些在乡间投资致富的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其实也是中国最聪明的群体。当某事可以当一门赚钱的生意来做,不懂英语他们会去自学,不懂电脑编程他们会到处去请教,不懂经营管理他们也很快无师自通。以我们县为例,曾经县里和乡镇绞尽脑汁地想让农民富起来,职业培训、农业贷款等手段都用了,但是都不好使。当某个村子的一户农民建起养鸡场,第二年就赚了不少钱,这个故事传开后,很多家庭借贷投资,很快,全县各地养鸡场林立,一下子竟然蔚然成风,很多人在这里面尝到了挣钱的甜头。而在此之前,这些人中很多人连基本的畜禽养殖概念都没有。
在我离乡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农民;如今我依然和农村老家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我的靈魂深处依然是一个农民。我深知农民最大的心愿和光荣,那就是有一技之长,不靠亲友单凭着自己的能力挣钱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夸耀四方。农民在求富的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给点救济,而是遇到贵人指条明路。
这是我们目前扶贫工作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那些身负使命、情怀满满、对桑梓和父老饱含深情的扶贫工作者,真的应该放下情怀,先把自己打造为致富榜样,变成别人艳羡追逐的对象,他们的扶贫之路,才真正走上了坦途。
(摘自《证券时报》 图/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