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2018-04-08 11:58:43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9期

戴 瑜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个“争而未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三、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1.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出中小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社会原因,社会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美术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2)学生自身的原因,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到的很少,所以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

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呢?

2.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其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导入环节非常的重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就对本堂课学习的美术知识感兴趣,那么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进行课堂导入,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其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可以将与美术学习有关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对这种生活的,直观性强的图片特别的感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自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积极的与教师进行配合,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三,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心情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心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美术知识。其四,利用课堂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并且进行充分的利用,学生会在好胜心的促使下,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良好进行。

本文主要针对于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思考中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学好美术,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其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深刻领会新课改的内涵,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等方式,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入强劲的动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