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赟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高校毛入学率已达到30%。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网络教育和网络资源逐渐成为高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但很多地方高校的网络设备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地方高校建设网络资源库的又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发展。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既可以收集相关的专业学科资料,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库,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源。
教育部于 2007年公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优质网络资源建设,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1.库内资源质量不高、资源盲目堆积。许多高校的资源库只是在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不是在“质”上。这些资源并不完全是针对实际教学而设计、选取的,更没有考虑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对常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因此很多网络教学资源并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不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尽管教学资源数量很大,但是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更是寥寥无几,表现的就是“书本搬家”或“教案搬家”,没有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甚至不少信息到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信息。
2.教学资源库的结构与实际教学科研相脱节,造成资源利用率偏低。地方高校现有资源库普遍地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资源库建设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资源网络的“量”上,数据容量虽大,但是各种数据信息良莠不齐,导致网络资源库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网络资源的实用性差。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缺乏按学科性和研究方向性进行的分类,因此针对学生而言,这些网络资源往往是杂乱无章堆砌在一起,使用起来效率偏低。对于资源库的另一个使用者“教师”而言,网络资源库的利用率也不是很乐观。其原因有三:一是很多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缺乏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二是的资源库本身在质和量上存在很多不足,这对教学实用性不强,教师不愿使用资源库资源,三是学校缺乏针对网络资源库使用方面的必要的培训和使用网络资源的激励机制。
3.在技术层面上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每一个教学资源库必须自成系统,具有完整的架构。首先应该是学科的完整,现在有的高校的网络资源偏科现象非常严重,工科类院校完全侧重工学,缺乏人文知识,医学类院校的资源是医学类资源一统天下,这种资源结构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建设,又不利于教学和学生的自学。其次,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网络资源库也不例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现存的地方高校的资源库却暴露出落后于教学的发展,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尴尬。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高校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1.效率性原则:信息资源的整合要在充分把握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了解本学校的各专业和学科的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既要积极主动地将本校的信息资源整合,又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
2.系统性原则: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应注意考虑信息资源整合对象学科的完整性,注意全面规划。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应能反映资源间的内在关系,使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3.多维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本身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要求按学科类型、研究层次、问题解决方式进行多维整合。
4.兼容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性和不间断性。只有通过连续、系统、动态的整合过程,教育资源才能发挥持续效用,才具有生命力。
5.实用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性。整合后的教学资源应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