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4-08 11:58:43李根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9期

李根启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一、前言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并不断引领社会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提倡创新性和活力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内涵建设、特色建设转变。

从目前发展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全国的发展是不断扩大的,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在对人才培养上急需解决现有的主要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对创新型设计人才需求关系,势必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制约专业的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陈旧,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如: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大多数沿用传统美术教育或工艺美术教育的那一套教学模式,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背离了市场,在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中不完善,不成系统,没有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盲目定位,很多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设计人才。这容易妨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不同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太过统一化,曲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业的概念。忘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本任务,最终服务于社会,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提升创新动力,引领社会生活方式。

随着每年毕业生的增多,给设计单位提供了更多选择人才的机会,设计单位为了赢得利润最大化,在招聘中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便能够在工作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为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多侧重课堂教学,弱化专业实践,热衷虚拟项目的制定,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加强实际项目的训练,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岗位工作零距离真实对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的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不够深刻,致使大部分学生虽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文凭,但在工作能力方面却连普通的设计工作都胜任不了,这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有些学生不得不以很低的工资报酬甚至无偿劳动为代价来获取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基本的职业准则,以利于今后能正式上岗。这种在知识结构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上与市场要求有很大差距的现象很是普遍。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师资水平欠佳

在高校中很多学校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有些高校在教师聘任方面大量使用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从高校走入高校的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运用的能力,另外大多教师在思维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有些按部就班,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导致学生热衷追求设计模仿、技巧等方面。甚至有很多教师自身就从来没有参加过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社会实践项目,只会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实践应用知之甚少,做出来的设计方案很是业余,缺乏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无法担任设计工作。

(三)教师授课方式不能吸引学生,课堂质量不高

授课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就必须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方式。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较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即讲授方式,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认真听课,这种方式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没有效率,学生较为厌倦传统授课方式。

三、对策分析——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构建

针对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所呈现出的种种弊端,该怎样培养出具有高级水平的专业人才摆在了教育者的面前。研究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将有深远意义,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联合,推动订单导向的目标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可以主动与设计公司进行联系,为设计公司提供一定条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让设计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目标。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确定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等一整套培养计划,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在这个小组中,由企业主管部门领导、资深设计师、学校教师做专业指导师,对专业建设、教学方式做有效指导,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反馈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企业从中选取比较优秀的学生,同时,对所有学生也都是一次很好的能力的锻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增加了学生参与行业和社会的机会。学生专业意识得到加强,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得到锻炼和提升。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学校即降低了教学成本,企业也无须付出员工的培训费用就能得到高质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风险,增强了用人单位竞争力,提升了用人单位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达到了技能与岗位要求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一致,人才培养最终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

(二)加强师资培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好坏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高低,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应用型高素质合格专业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怎样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水平,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问题上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为教师创造一定的培训机会。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的设计观念、设计理论更新较快,教师要想给学生传授新知识,就需要更新知识。给教师创造条件,委派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培训等社会活动,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紧密与行业结合。

二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行业精英,如设计公司经理、设计总监、设计师、知名教师等具有专业一线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或开讲座,让学生零距离与大师接触,增加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

三是对无实践的教师进行培训。

对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应采取一定的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到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实习锻炼,参与实践项目,及时了解该学科市场的前沿发展状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教师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储备相应的实践经验。

(三)注重教学改革

灵活运用各种授课手段,提升课堂授课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学习转变。如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的授课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加强实际项目教学、课堂案例教学、课后讨论、参观实习等,不断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避免简单教学理论的枯燥乏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激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公司实际设计项目开展实践项目教学,并按照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要求进行设计教学的开展。改变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项目训练,不再是虚拟项目训练,让学生与教师都能更加了解行业与市场的动向,切实表现出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势,突显教学特色,彰显教学与设计一体化。

注重加强项目设计融入教学,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应主动与校外实训企业进行业务开发,为企业进行项目服务,达到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目的。根据项目内容,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设计。通过实战演练,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结构,适应社会变化和行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总之,如何保证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面临的主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高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要以培养高素质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