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扣年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安徽 滁州 239000)
2012年以来,章广镇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至2013年,共在10个行政村和章广1个街道社区建成11个农家书屋,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街道社区全覆盖。每个农家书屋按要求配送了各类书报刊1500册以上,光盘100张,并配备了书柜、制度牌、桌椅等,落实了部分专、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现在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感觉到,许多农技知识不用跑到市区购买就能解燃眉之急,不仅能及时学习到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还帮助一些文化爱好者找到了自娱自乐的学习园地,受到了许多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从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看,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
从各村农家书屋的配置标准看,一般都是图书的配置数量达到了总数的要求,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置难度较大,落实比例低。配置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如在调研时发现农民对报纸、期刊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欢迎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而且有不少图书是重复的。
从农家书屋的书本更新看,书屋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图书的更新工作却迟迟跟不上,况且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更造成了一些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内容更新速度慢。
目前,各村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村干部或村民兼职的,工资待遇低,而且不正常,5年时间才发2年工资,因此绝大部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激情不高,加之图书管理业务不熟,很难把书屋管好、用好,从而造成惠民工程成摆设甚至有可能保不住。
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图书借阅率偏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平均借阅率很低,大部分的图书还处于闲置状态。
“现在农民的闲暇时间多了,喜欢故事、小说等文艺类读物。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目前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在农村,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还是电视,其次是期刊,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是必要的,但是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各地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有区别地配置产品。
从农家书屋建设者的角度,必须要高度重视内容的更新问题,一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一次投资就能长期受益的,而是必须不断投资,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每年按照比例来增加农家书屋图书的存量,可以通过社会捐赠来增加农家书屋的存量,也可以利用农家书屋之间不同的书相互流动,来实现定期更新书刊,如孟洼村有花有木、有果树,书屋里就要定期更新苗木花卉种植等方面的资料;皇甫村周边文化旅游业发展,书屋里就要多一些旅游业发展、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书;元松村有草坪,书屋增加一些草坪方面的书籍,从而有效推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员制度,图书借阅、损毁赔偿等制度,特别是图书定期流转制度,并大力度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迅速提升管理员水平。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与市、区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联合,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提高其管理图书的专业技能。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宣传推介。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要特别重视基层群众的评价。对运行效果好的农家书屋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由兼职改为专职,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享受财政补贴,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这样才能稳定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