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晓
(椒江文化馆,浙江 台州 318000)
党的十六大对文化工作做出了重要指导,要求文化工作需与生活相结合,时任宣传部长的刘云山发表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发展道路与方向,就舞蹈方面而言,使得当时的舞蹈工作者大受鼓舞,并且为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所谓“三贴近”即是指文艺创作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文艺创作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为群众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三贴近”原则不仅为我国文艺界创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民间艺术提供了深厚的沃土。
1.舞蹈具有动作性特征。舞蹈的表现主要依靠人们的四肢与躯干,通过将诸多的动作结合展示出优美的舞蹈作品。同时舞蹈为视觉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统一,从始至终需要依靠人的形体动作进行表达,不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绪舞”都需要使用肢体集中的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舞蹈具有节奏性特征。舞蹈的产生伴随着音乐而来,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为节奏,之所以舞蹈可以恰当的融入到音乐中,正是因为舞蹈具有一定的节奏性,使得形体的展示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给人以美的享受。
3.舞蹈具有抒情性特征。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舞蹈自古肩负着表达人们情感的集中形式。人们一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想法,然而多数时候言不尽意,因此只有通过舞蹈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
4.舞蹈具有虚拟性特征。为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舞蹈创作者必然会采用模拟手法进行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虚拟手法:第一,对人体活动抽象后的拟动作。第二,对自然与社会事物的动态进行模拟抽象。虽然目前国内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但是通过上述的模拟方式可以起到“以形传神”的效果,增强人们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向往。
1.选材方面需紧扣热点。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的关注点,使人们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期,社会热点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必须紧扣时代热点,同时从热点中汲取灵感。第一,紧扣热点,使群众的舞步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舞蹈《选村官》正式根据这一时代主题创作而成,通过舞蹈将这一热点展现出来,其中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选村官》这部舞蹈作品获得了艺术节的广泛好评,不仅体现出了村官的质朴,更表达出农民对赋予的渴望。第二,紧扣热点,使群众舞蹈展现平凡人的身影。
2.舞蹈语言方面需讲俗话。第一,群众舞蹈的结构语言需善于用俗话讲故事。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可以是舞蹈获得雅俗共赏的效果。第二,群众舞蹈的动作语言需善于用俗话塑造人物形象。第三,群众舞蹈的音乐语言需善于用俗话营造氛围。不论是何种舞蹈只有搭配和谐的乐曲才能展现出生动的氛围,群众舞蹈更是如此。
3.舞蹈的服装道具盘活日用品。对于群众舞蹈的服装道具不能仅体现出漂亮元素,否则不仅起不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又无法展现完美的艺术效果。例如《选村官》,创作者通过在小板凳这种农村家庭常用的道具上写出“正”字,使得小板凳既可作为垫坐物品,同时又可作为村委会的计票工具,十分巧妙的盘活了小板凳这个道具,时期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象征性,展现出了人们对于民主的渴望。
4.群众舞蹈的排练表演激发了人之常情。虽然群众未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普遍认为他们的舞蹈排练无法展现出舞蹈所需的思想情感。然而当群众进行舞蹈的排练表演时,不论是和人都在用心进行,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角色了然于胸,他们始终从实际出发,为激发人之常情而不断努力。第一,重视情境引导,以情促舞。第二,重视情感升华,以舞养得。群众舞蹈的创作者,不仅仅担负着创作的使命,同时又扮演着舞蹈教育者的角色,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
不论何种艺术形式,只有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情况,才能被公认为是最佳作品,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因此在实际的舞蹈作品创作中,创作者时刻需注意对上述原则的把握,只有实现了“三贴近”原则,才能唤起群众的思想,引起群众的共鸣,成为被世代传承的艺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