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爱莲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文化馆,广东 肇庆 526000)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组织、开发、娱乐的群体性社会文化,是一种以自我教导、自我娱乐为主导,以群众群体为主体,以需求精神娱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建设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递增,文化服务部门作为当下基层人们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如何在文化服务部门中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制定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打造出以实现社会公众满意度提升的工作指标,并创设完备的绩效考核模式,对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所组织和开展的各项群众文化工作的公众满意度程度加以系统评价。
注重对优秀群众文化服务品牌的打造,创设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对群众文化服务内容加以细致区分,对本地区内的优秀文化服务资源加以深入发掘,使基层文化站所具备的群众文化服务一线阵地的效用得到真正彰显,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参与到群众文化工作之中①。
使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搭上信息化技术的东风,在现有公共图书馆、基层文化服务部门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前述群众文化服务载体的软硬件资源的升级,进而搭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以此实现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效度与效率的双重提升。为广大群众文化志愿者搭建信息化数字媒体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数据库,以便让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辅佐之下变得更为高效、更为专业。
为了确保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此项活动加以科学的引导。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首先要从制定完备的群众创造队伍管理制度着手,同时,依托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业余艺术创作人员的生活境遇得到改变,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坚持文艺创作。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应当为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搭建有益于其文艺创作水平提升的平台,为其创设广泛的交流契机。
根据以往的工作开展情况表明,随着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必须之间的专业交流程度加深,有助于使以往处于分散状态的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拧成一股绳,从而能够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
此项工作所应当遵循的进路为:各级文化主管机构第一步的工作方向为全力打造一支群众文艺主干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问世,将有效地凸显出其所具备的骨干带头效用。还有就是,通过这支队伍文艺创作能力的进步,将实现对其余从事业余群众文艺创作人员的激励和启发,从而让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能够从整体上更上一层楼②。
另外,各级文化主管机构要致力于对群众文艺创作新人的扶持,并为其提供同高水平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契机,以此来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进而达到丰富群众文艺创作队伍人才储备的目的。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国内公众对于浅显易懂的文化内容更易于接受和认可,原因在于,此种类型的文艺作品,无论是从其所承载的价值观赏,还是在行文表述上,都同我国公众的心理较为接近。因此,在接触这些文艺作品时,社会公众通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好感。
有鉴于此,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在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之中,应当鼓励和引导创作队伍多出品公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文艺作品能够更好地唤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因此,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应当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实现对地方特色的凸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所创作的作品更为接近当地民众的生活,进而让民众对这些文艺作品产生想要一窥究竟的欲望,如此便能够实现群众文艺作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
基层文化服务部门应该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指导基层业余文化组织,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搞好业余文艺群体建设,辅导、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组建多种门类的业余文艺团队,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曲艺、书画、小品、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的艺术创作;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统筹、联络当地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等③。所以各级文化建设者要充实利用基层文化服务部门的功能,把它变成群众文化事业的先锋和导向,在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上做正确的引导,在能力上起示范作用,使自己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基于使群众文化水平提高这一设想,因此,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应当以打造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作为当前工作的切入点,以此来保持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具体而言,各级群众文化主管机构应当开设各种文艺特长班、辅导班,使社会公众能够依凭自己的喜好、兴趣来自行选择加入④。
同时,考虑到我国现阶段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因此,各级文化主管机构亦应当给予这部分群体以足够的关注,如开办老年大学、老年兴趣班等,使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并能以文艺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注释:
①牛东伟.浅议群众文化活动管理[J].大众文艺,2014(21):22.
②孙前军.群众文化活动三议[J].大众文艺,2011(01):181-182.
③刘荣霞.以群众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天职——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7(21):2.
④孙陈超.诸暨群众文化“四季常青”[J].今日浙江,2005(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