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研习与创作

2018-04-08 11:58:43栾浩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9期

栾浩聪

(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之前,首先要了解艺术家的信息,了解他的生活、气质和绘画风格,欣赏他们的作品,体验水墨的画面,学习如何将古代生活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方法,了解传统艺术与精神实质。

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是一种新兴的画,由早期人物画发展而来的,由于人物画有成教化的作用,山水画却并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山水画的出现要比人物画晚,人物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增加人物画面的装饰性效果而这些形式画法则是以顾恺之为代表,为了更好的体现人物的神情表现,所以加入的山水的背景,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山水画还没有完全脱离人物画而独立存在,山水画只是人物画的附属物,起装饰作用,所以当时山水画技法极不成熟,是一个简单的钩线着色,没有皴法,山水与人物的比例也不协调,后来,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绘画,那是后来在五代到宋时期的事,中国古代文人推崇回归自然的意义,还有就汉代墓葬中的一些壁画,画的是墓主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也加入了山水为背景,也就是民间工匠之间的传播,由于隋唐展子虔李思训在绘画创作,从而才使山水画真正发展起来。这样两条线在文人与民间工匠之间的传播,使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绘画,中国山水画比西方山水画至少早了一千多年,山水画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是中国历史思想的一部分,早在七千多年之前,古人使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到新石器时代的时候开始用线条来诠释文化和意义的概念,不但让人懂得了工具的美,也让人在美的形式上有所认知,逻辑的发现和艺术的鉴赏力演绎了人们的眼睛,使中国人的自然和人的模式变得清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象征性的,这种艺术形式形成了对称、运动等概念。

学习山水画要从理法开始进行,树木和石头的画法是山水画技法的最基础,中国画的精神格调与境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理法,这些都是绘画的最基本的核心,并且是最为重要的成分。树与石头的画法,皴擦点染等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这些在传统上称为“程式语言”,真实可感性,意象性和装饰性等特点都是中国山水画的程式语言。一方面强调突出情意,两一方面又要重视方法和规范有效地保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品格,包含了中国儒家道家等的精神文化和情怀。程式语言具有生发性和开放性,覆盖面非常之广,它本身是鲜活的,是要持续发展的,我们对于古人的学习而在于我们队城市语言的正确理解,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顺利的实现临摹和创作的转换,达到呈现物质的精神和表达个人感情的目的。

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在山水画中得意完美的体现,它人们对山水画形式认知的本质。山与水不仅在画中展现天然的美,也是画家在欣赏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精神和意境的融合,水墨与青绿皆如此,早期山水画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况下描述岩石的特点是山石树木的描绘,严谨细致客观的外形,线条的教学和研究,都受到形状、体积的需要。绿色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客观、合理,优雅的画面显示了现实的更重要的因素,当然,这种现实主义和西方古典绘画对象的形式,质量,颜色和光线,空间,科学的客观性有根本区别,在这里,形状的形状是基于情境的,它不仅是客观形式的感性本质的感性,而且也为理想理想的理想形态的完善,终极目标是追求精神家园和生命的意义,在体验和关注自然乃至表现,在生存境遇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中,现代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必须改变,山水画的内容必须由传统的自然环境,我们望着青山绿水将目光延伸到越来越深邃的空间,历史文化的关怀和对未来世界的关注是空间的扩展,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形象具体,客观形势充满个性和想象力。

中国画创作的前提是文化的立场正确,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画特点和自律性。中国画有临摹到创作之间还有重要的写生一步,这三步缺一不可。国画创作过程的“神化”两次,第一次是一个神话的感觉,第二个是神话笔墨结构。国画艺术非常强调状态,艺术还包括生活个性艺术人格的转型问题,一个人的个性与他的艺术个性并不相同,生活中的个性要在画面中体现出艺术风格,然后做到具有完美的审美水平和内涵是比较难的,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转变成为艺术风格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感悟生命境界和笔墨真理的过程,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本质,只有笔墨的运用创新了,中国画就进步了。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李可染先生曾说过,人的进步有两条,一是要增进自己的特长,二是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在绘画中缺点就是自己感觉不好画不会画的地方,绘画创作就是在改正自己缺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创作的过程很漫长,但必须要坚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要积极勤奋,只有坚持和勤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够使这些作品更加具有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