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现代戏《好人李国喜》的导演构思

2018-04-08 11:58:43郭庆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9期

郭庆璋

(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一、关于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给我们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反思当今这一代人,尤其是部分80后,90后享乐、安逸、时髦、刺激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人们价值的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感情色彩少了,更多的掺杂了物欲和享受。生活在农村李国喜远离世俗,却从不失本色。他们也在追求的幸福快乐,往往是大家的快乐,始终不忘集体的利益。本剧就是通过一个农村普通人物的生活状态,试图揭示人性最本初的善良,美丑,感情,自我与集体的碰撞,提出问题,怎样最大程度的保护好集体的利益,从而又让自己获得内心的满足才是我们当代人们的幸福,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国喜生前以雷锋为榜样,毫不利己,乐于助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抢救集体财产;精心照料五保老人;勒紧腰带打深井为村民解决吃水苦难;倾情成就超龄男婚姻之美;在别人不愿干的制浆车间一干就是十二年。2012年1月17日下午5时许,李国喜在生前一个小时上夜班路上路过孙沟桥时,偶遇素不相识的沟南刘村张景凤母子三人从桥上连人带车跌入河中。人命关天,十万火急,李国喜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用一命救了三命的英雄壮举登上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高峰。

根据中央领导“好人要有好报”的批示精神,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自发看望李国喜家属者络绎不绝。正如剧中挽联所示:见义勇为救三命感天动地;好人好报兴九州惠风长存。

全剧起伏跌宕,寓庄于谐,庄处使人振奋,谐处令人捧腹,悲处催人泪下,是一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让人愿意看愿意听的大众戏剧。

二、叙事结构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能把《好人李国喜》打造好,把李国喜精神最精髓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将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现代的年轻观众喜欢的是感官追求和刺激,怎样迎合他们的口味,又能达到揭示人物内心,展开人物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变化,在娱乐中有所启迪,这是我们的最高任务。总之,首先要有人看,其次是看了能喜欢,有所启迪。而不是希望直接起到说理,教育的效果。

下面是我们创作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叙事结构。

戏曲艺术的一大优势就是不受时空的局限,虽然演员们的表演只在那一方舞台上,但程式化的戏剧动作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本剧采用顺序的方式,从少年李国喜到李国喜不幸牺牲,展示李国喜近五十年的人生道路。《好人李国喜》剧情不很复杂,编剧通过精心设计的归途认亲、载誉而归、闯火救马、人命关天、掘泉奉亲、成人之美、见义勇为等七场戏,在满腔热情讴歌李国喜精神境界的同时,匠心独运,以丰富的生活素材,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鲜活且带有泥土芬芳的戏剧语言,塑造出了一位有血有肉精神饱满、亲切感人的“好人”形象。该剧剧情比较简单,更多的是展现李国喜生活中几个简单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沁透这从大喜到大悲感情的起伏,这要求演员在动作细节,面部表情,特写的刻画上表现出深刻的功力,打动每一位观众。

戏曲音乐在抒情部分采用悠扬的弦乐,激越的部分采用高亢的打击乐。以表现剧情的跌宕和配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若作曲能做出打动人心的抒情歌曲配合,能起到更好的音乐效果。

三、总体追求

在明确了故事框架之后,剩下的就是怎么拍的问题了。

首先,它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很难用文字表述其中富有一个深奥的哲理。我以为,只要你严肃认真的对待它,它就能用自己的艺术感染力去影响观赏者。尽量使故事情节合情入理,冲突强烈,结构紧凑。简而言之,就是尽最大可能排好每一场戏。力求有所创新,表现出人物的大爱精神。

四、环境造型

环境与景物的选择,是关系本剧成败的因素之一。剧中的环境,不仅仅是给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景,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增加真实性,从中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在环境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大与小,明与暗,田野与乡村,华贵与质朴,富庶与贫穷,强调河南地区油菜花盛开的美好场景,以便更深刻的刻画人物的内心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五、关于演员和表演

总体形象:朴实,单纯,大方。

为什么说人是高级动物?简单说,就因为他比其它动物复杂的多。他的复杂性在于,绝对不会将喜怒哀乐以生活方式的表象全部堆砌在脸上,而此时他的思维逻辑、行为方式及内心活动是你不可能洞察的。

需要演员领悟、掌握、体现的一切元素均在剧本之中。这就要求一定要深读剧本,熟能生巧。只要演员坚决抛弃自我,只要与人物零距离的贴近,只要注重对人物性格细致入微的刻划与神韵的传递,就能产生鲜活的人物。

全剧的人物不少,可以说不分大小,要求每一位演员都要表演准确、到位。从人物个性出发,从生活真实出发,从人物的特定身份出发,赋予人物以准确而鲜明的时代感。使演员具备人物所需要的力度和气质,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六、服、化、道的造型处理

在设计与使用上,一定要围绕着时代,围绕着人物,力求准确、细致入微,做到细节的真实。一个发式及造型,一件服装,一件道具使用的准确与否都将会影响整部剧的质量。而且要表现出地域和文化特点。

这三个部门要牢记你们是创作人员,切勿简单地蜕化为保管员,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创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的创作热情,拿出的专业水准,为本剧的创作添砖加瓦。

化妆要特别注意人物发型的时代感与人物肤色的职业感和身份感。

服装造型在全剧中尤为重要。各个人物在不同场景下所表现的不同造型,是推动剧情进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注意前后场的接戏问题,以免出现漏洞。

道具在剧中是很重要的。在大道具陈设时要抓住不同场景的不同特点。陈设时要注意人物的职业特点,喜好与身份。尽最大可能去设计陈设每处生存环境中的道具细节,增强生活真实感。另外,演员随身的戏用小道具要提前设计好,并与演员和我互相沟通,尽早确定方案。

七、音乐唱腔的构成

音乐和唱腔在本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作为情绪表现的辅助手段,可以肯定的说:音乐是这部戏的主要灵魂,因为它参与了叙事结构。

整体音乐风格:既要高亢激越、浑厚朴实,又有优美、深情、凄凉。既有清新明亮的现代感又有河南地区往日的悲凉。

在创作中,一定要让音乐旋律和剧情相互渗透,这样,不仅戏剧结构会因此变得更加紧凑,能够环环相扣。同时也能使戏剧节奏与音乐节奏达成内在统一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