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文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今年省统考中,以物理实验直接有关的考点就占60%左右。所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物理升考成绩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中学实验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等三类。演示实验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观察、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而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拟定的步骤完成的实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辅相成、不可忽视。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规律。尽管数量有限,但对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颇为重要。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分为:组装调试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那些与生活有直接关联的、新奇的问题和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等。
2.让学生在画图、识图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通过画图、识图及从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程度的,是先靠抽象思维即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物理实验都是一种具体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不容易忘记。
4.将物理实验归类整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能更灵活有效地运用 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运用。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内容,是配合每一章节内容的需要安排的,而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容易使他们的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整体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在期末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归类。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节课中,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活动一:感受滑动摩擦力: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感受滑动摩擦力;二: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三:学生小组讨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教师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作出猜想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先理清思路、制定方法,再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最后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审查实验方案可行后,学生方可进行动手操作。这节课,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实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出现突发问题怎么处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按规则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在学生实验中须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实验册。实验前必须先让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知识后,才能进入物理实验室,动手练习操作技术,方可避免操作的盲目性。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记忆牢固。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所不能代替的。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物的表象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思考,抓住事物的要害,洞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条件及内在联系,这就是观察的要义,也是有效性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