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演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8-04-08 11:58:43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9期

赵 盟

(陕西交响乐团,陕西 西安 710054)

一、前言

中提琴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与小提琴类似,但形体要比小提琴要大,并且音色比小提琴更加丰满、厚重。在具体进行中提琴演奏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发音问题、换弦问题等,对中提琴演奏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提琴演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对于中提琴演奏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提琴演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发音问题。在中提琴演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音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提琴相对于普通琴弦较粗,因此在弹奏时产生的张力与振幅较大,而振幅频率却比较慢,从而导致发音敏感度较低,若拉弦力度较弱,很容易导致琴弦振动不到位,进而出现发音问题。

2.换弦问题。从中提琴琴弦距离来看,其距离较普通琴弦较弦距较宽,当进行换弦时,需要注意加大换弦的距离,此时需要右臂进一步拉大运动平面幅度,从而为换弦带来一定困难,并引发各种问题,出了发音问题外,还会导致琴弦音色与音量难以有效衔接,影响演奏质量。此外,对于换弦频率与拉弓速度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有时还会出现杂音问题。

3.持琴问题。实际上,在进行中提琴的演奏过程中,简单的持琴动作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若持琴方法与位置不够标准,那么会严重影响演奏者的发挥。由于中提琴具有较大体积,琴弦触点相对于人的距离较远,弦距较宽,因此持琴时不能采用与小提琴类似的方式。

三、解决中提琴演奏问题的有效途径

1.促进音色提升。中提琴音色比小提琴更加厚实、温暖而丰满,音色较为柔和深沉,略带沙哑,近似鼻音的咏叹,独具一格,在弦乐演奏中,中提琴通常担任中声部,为主旋律其伴奏或衬托的作用,极少用于独奏。基于中提琴音色特点,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把握好弓与弦摩擦力度,应适当加大力气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彰显出其音色深沉的一面。此外,在进行拉弓时,需要将拉弓当作是连接无数往下沉的着力点,从而使得中提琴音色始终保持粘连性,避免出现音色与音量强弱不一问题,使得中提琴始终保持正确的发音音色。灵巧把握弦的振动频率,跟随乐曲灵活转变,从而利用弦的振动使音色更加和谐。在演奏时,需要让右臂力量适当“沉”在中提琴的弦之上,从而使得运弓着力点能够分布更加均匀,对于弦振动也能够实现更好的控制,有效改善音色效果。

2.将换弦距离进行缩短。在进行中提琴演奏时,需要提高对换弦控制力度,应注意在即将换弦时,提前将右臂略为向上抬起(或下落),使其靠近下一根弦,从而保证换弦的速度性与流畅性,降低出现重音或者杂音的问题发生频率。在具体换弦方法上,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连弓换弦,另一种是分弓换弦。需要根据分弓、连弓的运弓特点不断加强换弦练习,深入体会并熟练掌握换弦的技巧。

3.规范揉弦动作。在中提前演奏时,应进一步拉大揉弦的动作幅度,可以有效提升揉弦效果。一是保持正确的持琴姿势,从而使得每根手指都能够在琴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揉弦更加流畅。二是将弓搭在弦上时,需要对手腕力度加以把控,揉弦过程缓慢,随着乐曲体现出一种律动性。三是在不同幅度及频率下,尝试左手每个手指都能够进行一次揉弦动作,然后将这些动作采用节奏的形式连接在一起,使得揉弦整体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规范美观。在具体进行中提琴演奏练习时,需要练习者对自身揉弦效果仔细的倾听分辨,并根据发音银色的不同灵活调整揉弦力度、频率,从而有效提升中提琴的演奏效果。

4.保持正确的持琴姿势。中提琴相对于小提琴体积较大,弦距较宽,从而演奏者在进行中提前演奏时,为确保弓弦平直,在持琴时需要将琴尽可能向外伸出,同时,在弓根处,使得手臂很容易向下蜷缩,手腕向上突出,这样会为演奏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中提琴一般在中间或偏下放置,使得琴头与竖直方向呈45°,采取这样的持琴姿势,才能够促使演奏者的左右手实现更加灵活协调的配合,进而为演奏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有效减轻演奏者的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提琴作为交响乐队、管弦乐队、室内乐队(尤其是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乐器之一,需要演奏者具备足够的演奏技巧、音乐素养及阅历知识才能够充分展现出中提琴独有的音色,展现出中提琴这一乐器的魅力。因此需要加强对中提琴的练习,对其演奏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将问题有效解决,提升中提琴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