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执着坚定地探索。在美术教学中,绘画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以及美好愿望的无声语言和形象符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和需要来设计课堂的绘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作品的欲望和兴趣。
小学生美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搜集的素材进行绘画创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接触的事物有限,所以在绘画创作时缺少可以采用的素材,再加上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所以造就了学生性格和喜好的差异性,同一样事物,但不同的学生认识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所以,有时候虽然是同一个命题,有的学生就感觉得心应手,但有的同学就感觉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都要融入考虑范围之内,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人喜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任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作画。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画的素材,让学生在自由创作时有素材可选,有内容可画,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美术课是学生“照葫芦画瓢”的简单临摹,一些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由于“职业倦怠”思想的产生,把事先画好的“范画”或挂图直接挂在黑板上,讲述一些绘画技法后就让学生照画即可。试想,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乏味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一个优秀的、责任心强的美术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情趣的绘画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创作欲望和兴趣。
美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美,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对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
1.学画身边的动物 动物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表现的题材,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对于初学的学生,可以建议通过运用圆形或半圆形的变化去画甲虫、乌龟等简单的动物。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建议其选择由多种几何图形或通过曲线变化构成图形的动物。
2.学画身边的植物 大自然中无数的植物品种是学生表现美的源泉之一,植物千姿百态的形状、结构、色泽等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在引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爱护绿化,倡导环保的文明意识。
3.学画身边的人物 家中的父母兄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人,学生较容易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此外,周而复始的四季,各有特色的节日等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我们在引导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体会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赏识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驱动学生对学习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精力和热情。
小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他们要么对美术的认识不明确,认为美术就是涂涂画画,要么认为美术十分晦涩,难以掌握实施的要领,从而对美术缺乏自信心。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对美术存在忽视、抵触甚至放弃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用心发现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发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亮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让学生体验被认可的快乐与自豪之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期待每一次美术课,期待每一次的创造成果和劳动成果,学生能被肯定和赏识,才能有效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绘画是孩子抒发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让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体验美术课堂快乐及其创作上的成功,有利于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动力。因此,理想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鼓励人人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不能只肯定模仿力强、空间表现力好的孩子,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征,设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创造。为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对每位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支持,尽管有的学生画法与众不同,但哪怕只是一个局部,正在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感觉,我们都应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加强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小学生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自主、活泼、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美术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为学生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