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志勇
引言: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承载着学校发展的任务,肩负着家长热切的期盼,要衔接好家校之间的联系,班主任的角色在两者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要很好的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也要潜心育人赢得家长的好口碑,这是班主任角色定位之一。当前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引向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要“能教书、教好书”,更要会“培养人、培养好人”,因此班主任工作需要不断探索未知的角度去追寻育人的方法,这也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不断创新的发展要求。
初中生年龄普遍在13-15岁之间,在思想上对于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可塑性很强,为了更好地树立学生优秀的行为规范,班主任需要充当学生的领路人,承担着管理、教育、疏导、沟通的责任,从思想上关注其变化,从行为上影响其变化,让学生在初中阶段逐步迈向成熟。
班主任除了充当学生的领路人之外,还需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桥梁,在学校主要协调科任老师与家长的联络员,让老师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将孩子的家里表现反馈给老师,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不断有负面的教育新闻出现,如“学生跳楼、学生杀老师”等现象,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考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人物当属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还需要承担“心理教师”的角色,时刻关注特质学生的心理变化,用情感交流和关爱之心去呵护这类学生,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毕竟教育之根本是关爱生命。
在当今社会,人的冷漠之心愈发突出,一个人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影响力有多么渺小;幸运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还处于较好的阶段,但已远不如十年前了,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和家长内心深处的需求。以下三点是从育人方法做出的一点探究:
1.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表达老师的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老师的一种“情”,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它之所以能成为教师育人的一种方法,必有其优越性,它能打动人心,改变观念,影响行为。尤其对于班主任而言,用好“情”这个工具,对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探究:每一学年举办一次评优评先盛典,设置八大奖项涵盖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其中一大奖项专为学习和生活都表现不好的学生设立的年度优秀标兵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遵循教育规律,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去发现它,以此来激励学生。第二,尊重家长,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味地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势必打破班级平衡,表现不好的学生家长心里面一定会有所怨言,而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维持好班级的平衡性。
2.理 我们常说“人情社会”一词,也体现“情”确实会打动人,但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理”更能服人。作为班主任利用好“理”这个育人方法,主要在于班级管理[2],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应包括“公平正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幽默风趣”,而要实现这些理念,少不了“班干部”队伍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更好的鼓励班干部队伍,每学年都会评选出年度优秀班干部奖和年度最佳风云人物奖,肯定他们曾经的工作,为了确保公平性,从三个环节来实施:公示选拨的机制、多群体参与评价、评选结果公示。如年度优秀班干部奖从三类人群选拨:班委会成员、课代表、组长;考评组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全班同学(不含参评对象);考评方式:班主任评价占比20%,科任老师评价占比20%,全班同学评价占比60%,三项得分折合成候选人总分数评选出优秀班干部,全部环节公开透明,很好的用“理”诠释了班主任管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利 所谓“利”的是指通过一项具体的措施使家校之间达成双赢的育人方法,它可以抽象理解为老师给学生或家长的实惠。如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辅导学生课业,也可以是老师帮助家长解决学生性格上的缺陷等帮扶性措施。今年我班上有一位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与同学谈论自己学校的是是非非,对母校没什么认可度,我用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改变了她先前的想法,通过平时作业的面批、情绪的疏导、生活上的关心、与家长的访谈让这名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她的良苦用心,最后这名学生得知自己可以直升本校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直升,所以我想完美的教育艺术来源于点地付出[3],教师用点滴的付出去填补学生精神世界的空缺,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实惠,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复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的思想、改进育人的方法、提升育人的情怀,唯有积极乐观奉献才能成为一名令学生牵挂的班主任,令家长满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