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本色语文中奏响高效课堂的三步曲

2018-04-08 07:17孙玉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限时学案文本

◎孙玉珍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面对更多的教学内容,更少的教学课时,面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持续降低,可以说是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窘境。怎样的课堂才是具有语文本色的课堂?怎样的课才能被认为是真正高效的语文课?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实践中为达到二者的完美统一,笔者结合本校的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将语文课三步曲设计如下(结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一文谈三环节的分步实施):

第一步: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

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本环节关键是教师充分地设计好预习任务。预习学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初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畅谈个人的初读感受;梳理预习中的疑难。

预习学案统一印制后,我们一般选择在学新课的前一天下发学生。为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在平时务必要多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如养成边读课文边做标记的习惯,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因此我们学生人手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及《古汉语字典》,让积累从点点滴滴做起,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当然,真正的预习效果,还应通过教师对个别学生预习学案的抽查来摸底,以便让课中实施有的放矢,同时这也是课堂中更好地进行深层训练的“通行证”,是课堂中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第二步:研读揣摩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此环节进行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初期的预习成果进行“预习交流与展示”,其方式灵活多样,如对字词我们可以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可采取组长汇报的方式,由此自然过渡到“研读揣摩”一环节。

研读揣摩中,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深入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学习中,我们要引领学生熟悉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都应伴随着对解读文本有价值的思考: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描绘语句的色彩空间,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气息,聆听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读”和“听”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高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的彰显语文课堂的“本色”。

为保证“研读揣摩”的实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精心”。

一、精心设计课堂的主问题,发掘深层次课堂的引爆点

主问题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能够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雨说》一文我巧借导入引主题,如,从学生的预习展示中我进行了下面的引导与过渡:听,雨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捎来快乐,送上笑声。看,让你我共同跟随这位春天的使者寻找她爱的踪影。

于是,本堂课的主问题设计如下:

赏雨——请扛起你的摄像机来雨下拍摄你最喜欢的画面,说出你的拍摄创意,为其起一个诗意的名字,并用你优美的语言把该幅画面描述出来。

问题一出,学生激情高涨,朗读相应的诗节之后,一些同学便对诗歌的独特意象与优美意境进行了充分地想象与联想,所有的对雨的认识便尽情流淌在优美的语言中……课堂上一旦创设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学生深刻的去感受文本的各种唯美语境,进而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

二、精心预设好学生的共性疑难,随时进行“二次备课”

学生的共性疑难,即教师需精讲点拨的内容。发现疑难,可以从学生的预习学案的抽查中入手,更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之中发现问题,提取问题,重组问题,调遣个人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立即进行“二次备课”,以备精讲点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升华学生的情感。如《雨说》执教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笑的内涵”不理解,怎么办?调出背景,重读背景,郑愁予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因此这笑便代表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精心设计拓展点,丰富文本知识,拓展学习空间

其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以下两种尝试。

1.内引——凸显课堂的深度 拓展课文的本身,对教学内容进行纵向挖掘,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结合已学课文及社会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纵深思考。《雨说》一文我尝试了下面的拓展设计:读雨,我们读出了她的爱之博大;读人,我们读到了她的愿之美好,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新时期青少年,面对关心我们的郑愁予老前辈,你将如何与他对语?这一设计既实现了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外联——凸显课堂的宽度 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并与原文进行比较,提炼总结两者的共鸣点和差异处,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发表观点谈认识,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兴趣,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第三步:限时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一面“镜鉴”。

学完课文,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进行知识、思维方法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自我总结。留于学生5分钟的自我反刍时间后,需进行本堂课的达标检测。为真正体现“限时作业”的有效反馈,我认为我们需认真抓好以下几点:首先,精心设计限时作业,题型多样,内容覆盖面广,题目由易及难,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分值要明确;其次,学生的限时作业最好单页设出,当堂即发即做,闭卷完成;最后,组间互批,教师点拨,同时将每组的达标率或得分率公布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集体的督促下,不断进行自我审查和激励,弥补不足,以求共同进步与提高。

以上是对于三环节的一些粗浅的实践与思考,当然其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因生而异,因文而异的。遇到小说,我们可能要拿出一节课作为预习课;遇到古诗词,我们可能“背背写写”即为限时作业;遇到文言文,我们或许“读读-译译-议议-背背”即可。总之,灵活的设计课堂,让学生在书声朗朗的语文课上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在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中升华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沉淀成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具有语文本色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限时学案文本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乡愁导学案
限时写作,由“扶”到“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找茬儿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