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浪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物理,教师还需要在学习方法,目标内容设定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例如面对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其直观性,让学生把直观和抽象联系在一起,在头脑中形成更加直观的物理学知识概念的相关网络,所以,关于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这是一个需要教师多动脑子,多加学习,多加创新的过程。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专门围绕高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物理学的一般知识的确非常抽象,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比较高的难度,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运用某些物理学定理的时候,还是找不到头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的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最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物理学规律。讲过理论知识后,讨论一些应用所学知识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讲《功》这一节课介绍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如直升飞机吊器架电线的铁塔、燃烧的气体使火箭起飞等。在教学方法上,不必讲那些技术细节,而要突出物理知识是怎样被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要去追求老师自己讲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来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步,可以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半独立地学习如何运用知识,有点象大人扶着儿童学走路一样。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特别要注重学生将物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和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有媒体称,中国的学生和外国学生比起来,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欠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长此下去,怎么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呢?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从90年代开展素质教育都在大力开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各项工作。我们现在的教育重在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能考出高分数的好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物理,一般来说学生更容易理解,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如在教“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着介绍相关的实验,从而营造相应的物理学习情境来进行讲解。实验的情境是这样的,有两条纸带平行放置。让学生从两条纸带的中间,顺着纸带大口的吹气。很快会发现两条纸带,会在吹气的时候贴在一起。学生们都会感到非常的奇怪,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接着说:‘想知道这个道理吗?那就让我们通过“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学习解决这个答案吧!’这样的引入,将流体压强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将可操作性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吹纸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飞机模型以及塞艇赛车尾部设计成翘起来形状的原理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迁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便水到渠成地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如果能够带着质疑的头脑,培养起学生质疑的习惯,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是一种更加主动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主动的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是非常有益的。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从物理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的运用,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为社会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