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宏
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生物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生物教师应深人研究生物学核心素养与生物课程及教学的关系,落实教学改革与实践,回归教育本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关注“核心素养”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离开了课堂教学的所谓的核心素养,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空间条件,而教学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抓好学校课堂教学就是把握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源泉,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之所在。就生物学科的体系和特点来看,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以生物学科特征为基本立足点,从众多的生物学科素养中筛选和提炼出核心的部分,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征,同时还会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等角度提出明确要求。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举高效课堂之纲,张核心素养之万目。我们的“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是思维编码的深度细化。扫码即“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形成了初步的思维导图;编码即“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找到了目标并进行准确表述,是形成问题链的过程,使得核心问题更细化、准确;解码即“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是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生成的过程,强调的是效率和自由,强调的是自主和高效。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共享成果,学生主体,当堂达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培养学生,发展学生,要提升学生素养,就要把学生必须有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融合,与课堂教学融合,与德育教育融合。学生素养的形成是渐进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不是强迫的。但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受到传统观念和时代、地域、人言等因素的制约、阻挠和干扰,我们要不忘初心,奋斗拼搏,追求成功和卓越的信心和勇气不能变。当然这个理论体系经过实践检验后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风雨之后才能承载更多的积淀。
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3+X的顶层设计就是灯塔,需要我们再重温,再深化,X就是创造力,变化无穷。教育的核心技术就是,能够辨析教育的核心知识,辨识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只有精心研磨课堂才能走向高效之路。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充分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契合;评估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检测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细胞发现的历程”学习,思考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胞学说。(2)在观察多种细胞的内部结构中理解细胞学说,阐明细胞的基本结构,能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确立生物学基本研究规律。(3)在自主梳理与展示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举例说明动植物细胞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描述细胞各结构在其说明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交流思想的能力。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例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教师可以拿感冒说事,谈感冒的感受,追问:感冒时为什么嗓子不舒服或疼痛?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为什么还感觉到冷?发热为什么是生物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学生从学到的核心概念中外延,可以知其然道得明,也就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本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3.实践出真知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参观调查、采集制作模型、栽培养殖、与生物学科相联系的生产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做好课本中探究实验,还要亲自然接地气走进自然、走近社会,让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生物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对校园植物的识别,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去农田调查群落的演替,调查街区的环境污染,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