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去。习作教学存在的困难有很多,比如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是影响习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时长久了,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就会变成教师与学生都排斥的环节,从而使教学慢慢远离实际的生活,这对教师来讲习作教学的展开就很因难,学生也不会有进步的空间。
1.习作教学注重高成绩 当今,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希望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快速提高,为学生选择了各式各样的作文辅导班,而家长与教师忽略了一点,就是作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从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与知识的传达,进而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1]。
2.习作内容缺少生活化 曾有著名教育学家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但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还存在缺少生活化因素,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真情实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写作,降低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主观意识产生厌学,从而限制了习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3.习作教学模式单一化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出写作题目、字数、范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写作阶段,在课堂上的写作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即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只能抽取一部分作文进行讲评,还会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介绍一些写作的技巧。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习作的兴趣,只会产生机械性模仿优秀作文,从而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1.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主要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因此,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以家庭生活的感受为出发点,每个家庭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家庭中有弟弟或妹妹、有的学生家庭中有爷爷和奶奶长辈、而有的学生家庭中只有爸爸妈妈,在不同环境家庭中生活,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多帮助,家人是带给学生最多最深感受的,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并引导学生在家里对家人进行观察,观察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的一举一动,让学生能够分辨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他们觉得美好,比如妈妈做饭,爸爸打扫卫生等,不仅能培养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还能够感受生活带来的美好,使写出来的文章更有美感,包含的情感更真实,而情感的真实是写作的重要前提[2]。
2.正确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 大自然向我们向呈现了很多美好的事情,例如:躺在草地上可以看到美丽的云朵;走在花园里可以看到花朵的绝妙身姿;趴在地上可以看到勤劳的蚂蚁。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看得见但未必能感受到,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去体会并感受大自然,学生只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例如:学生可以在回家路上对路上的事情进行观察,之后在课堂上将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情感,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进行写作,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对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不感兴趣,教师可以让他们观察电视中的动物、植物方面的节目,虽然没有生活来的真实,但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比如看一期《动物世界》然后进行写作,同样是促进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3]。
1.观察校园生活 校园的活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的事情细心观念,再者学校会举办六一儿童节表演、植树节活动或其它项目的比赛活动等,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活动的每个环节、语言、动作等,然后教师再正确引导学生习作练习。校园活动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活动,通过身边的事物可以发现更多的生活写作素材,使学生对生活更加了解更加深刻,就不会出现思想空洞无内容可写的情况发生[4]。
2.体验多元化生活,加强学生实践 教师在对学生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要使学生眼界更加广阔,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充分的体验生活中的乐趣,避免在写作时出现假象。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故乡的河》,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组织学生开展“我美丽的家乡”等教学活动,也可以带学生真实的感受一个自然风光,同时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级观察细心思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下活动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将看到与感受到的真实生活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5]。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该以“生活化”为教学宗旨,同时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使学生能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虽然在习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情趣习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写文章表达自身的情感,使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写作的良好素材,而习作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方面的发展,并感受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