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华
高效课堂建设是每位教育人的梦想课堂,“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开端和源头所在,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模式。目标让教师明确了教什么,如何教;也让学生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而由“教”变为“导”,由“导”变为“我要学”的过程,激情和挑战并存,既有“山重水复”,亦有“柳暗花明”。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精细化呈现目标高效化导学任务呢?
(1)主体性原则。学生即是教师实施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
(2)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多提供寻求知识的途径,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提供点金术或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
(3)多样性原则。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望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智慧。
(5)包容性原则。学生们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维方法千差万别,需要也各不相同。教师要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具有较大包容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用你喜欢的方式……”等这种包容性较强的目标更适合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展示目标要自然,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2)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展示目标;
(3)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教学内容结束时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佳;
(4)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5)呈现的目标不宜过细,否则教学易机械、呆板,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6)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其地位,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展开有效地“导”,积极地“学”。
1.诱导式导学 “诱导式”导学程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2.开放式导学 “开放式”导学程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探讨性。此种课型的“拓展训练”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3.诵读式导学 “诵读式”导学程序适合朗读教学,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教学。“示范”,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很有感染力,教师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对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作用。之后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采用齐读或个别读、默读。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展示的技巧。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得其旨,知其味,悟其境。
高效课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精细化的“呈现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高效化的“导学任务”让学生有路可走。朝着明确的目标一路执着,何愁达不到理想的彼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