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岚 曾允金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在全民艺术普及的今天,提升艺术素养,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对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从小培养美育素养,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①针对非美术专业教学也是趋势所在,但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存在的着绘画基础薄弱,专业技法不高、美术素养欠缺等的特点,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将现代艺术教学意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去。
兴趣是一切事物最好的老师,对非美术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合理的运用这一点。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趣味点”,对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很关键的点来对待。在课程导入时,应考虑非美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其美术涵养和绘画技能都比较薄弱,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符合学生时代兴趣的事物入手进行教学。例如,在介绍油画这门学科的时候,由当代大众喜欢的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电影片段入手,影片绚丽的色彩,巧妙的电影视角,为大家拉开了油画这门学科的序幕,在影片画面中学习和认识到:油画笔、油画颜料、画布、画框、刮刀,画架、油画箱等等,基本的油画设备,也从中知道了油画风格多样化,每个时期的风格随时时代的背景在变化。感官的教学注入远远大于口述的灌输基础知识,这一点通过实践教学得到了证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可取的,既不照本宣科让学生瞬间带入课程中来,又巧妙的介绍了枯燥的知识点,带动了学生的兴趣,这对后面的教学埋好了伏笔。
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应避免用晦涩的专业术语来进行课程教学授课,以实际的示范教学来进行课程教学,通过示范教学促进了师生互动,在示范过程中进行知识讲解。例如在色彩课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进行调色,在纸上进行上色,一边动手一边讲述着色彩的变化和笔触的轻重急缓,与此同时,学生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深刻地对色彩的认识更加的透彻,通过实践示范达到举一三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环节在教学过程的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美育的推广不在于按部就班的传授观点和想法,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美育的魅力,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完善健全的人格。
美术课程的特殊性,不适用于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根据美术课程的性质,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教学推进,既有利于非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课堂内容的吸收,也有利于教师对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素描课,这种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上,面对的是零基础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大锅式”的教学:把学生聚集在一起,用同一物品写生教学模式;应当针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授课方式设置的调整,把教学班级按照人数均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素描课程写生环节的分组教学,采用“总-分”的模式,进行小组教学,在照顾了非美术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吸收和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授课效果。
为了配合课程讲课,更好的传达教学效果,采用课堂示范教学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技能类课程时的教学,对使用的美术工具、材料的运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技法的使用,通过课堂示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向学生直观的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将技能的课需要掌握的技法通过示范来传达,同时成为了学生课程学习的范本。由教师示范作画,从操作步骤,使用画具,让学生从示范画的操作中,明白了一些疑难问题,便于之后的课程进行实际操作时,以老师示范画模板为基础,有了依据,进行实践操作绘画时,会从模仿开始,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写生中逐渐提高其动手能力,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带领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渐渐的学会鉴赏,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自身的鉴赏能力。在欣赏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更深入一层人文知识,理解作品的历史语境。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一般层面即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作为画面有其特殊的语言方式,即点、线、面、明暗、色彩、构图以及美的形式规律。从画面的表象深入到其作品,想表达什么,带着开放的期待走进它,不要期望每一件艺术作品看起来都要像一个人能辨认出的东西,反而要想一想艺术家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在自己于艺术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联系。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教师要告知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以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为例,教师要向非美术专业学生解释这张相对来说画幅较小的油画作品在人文学世界中的赫赫大名,还有它那广受讨论的神秘微笑。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既是对真人的模仿,也是对完美的人的表现,即人物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著名的微笑是画家达·芬奇不仅按照传统肖像风格被理想化,且还是一名独特的在特定时间里被捕捉到特定内心活动的女性。让学生细看这幅画,就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嘴角只是被表现出一抹最浅淡的笑痕。同样有趣的是,画中人物正向画面外望去,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那里有什么,这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其的神秘感。这个时候,教师要提示学生:一幅流芳百世的作品,它一定有一种让人无法琢磨的神秘感。让学生鲜明的认识到,这副画像是追求个人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杰出范例。
教与学,师与生,都是处在一个统一主体,两者之间都是存在着互动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师在传达知识的同时,要把握教学的节奏,不要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尝试着停下来,与学生共同探讨,聆听学生得想法,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去讨论。对相关知识如美术的相关观念的理解不同,对某幅艺术作品有自己不一样的感触和想法,对某一艺术流派的持不一样的看法等等,进行互相之间的沟通,展开讨论、辩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通过问答、对话等的形式,进行思想上的碰撞,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形式中理解得更深刻、明确,也锻炼了语言得表达能力。在讨论中,启发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个人的见解。艺术的是具有包容性,在各抒己见中收获了学生内心的看法,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收集到了学生真实的反馈的信息,有益于以后的教学更好的改进,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高校素质教育学科之间的互相融通。美育具有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完美人格的建构和道德素质获得重要途径。美育的普及,并不是限定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才应该学习的,对于非美术专业学生来说也同样重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授课形式,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雅致的审美情操以及创造性的思绪,使美育在无形中得到普及,不仅起到培育雅致的心灵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还能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也培养了对文化的深度理解。
注释:
①2018年8月30日新闻联播直播中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