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钰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江西 赣州 341000)
文化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任务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尤其应在精准扶贫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诸多方面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第一,助力提升贫困地区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结合国家县级图书馆资源提升活动,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助力县级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中去,积极部署 4TB的数字资源硬盘,以各种中文期刊、中文图书、集视频讲座和记录片、各类图片和网络热点资源等充实其中,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第二,通过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效能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为了有效增强助力扶贫的针对性和效率,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相应的帮扶的范围内,搞清楚具体的具体需要帮扶的类型、原因和症结等方面的情况,并基此找准帮扶对象,切实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力度。
第三,优化公共文化平台,助力提升远程数字服务能力和水平。文化助力扶贫,相应的技术保障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技术研发的积淀与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技术要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突破。比如建成帮扶云平台专网,构建多层级无障碍共享的海量数字资源体系。
第四,构建高校图书馆贫困地区群众资源检索查阅平台。由于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现场实时服务开展有时很不方便,为此,不少高校在助力扶贫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了构建高校图书馆贫困地区群众资源检索查阅平台,只要一经身份确认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而且高校图书馆进一步简化了资源获取的程序,不管群众需要的是图书、期刊,还是视频、讲座,只需要输入一次搜索词,就可以获取所有和关键词相关的资源,无障碍地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第一,文化扶贫工作思想观念淡薄。在近几年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整体意识淡薄,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具体说来,在很大程度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图书馆本是为高校师生服务的,文化扶贫应是政府的工作和职责。这种思想意识导致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认识不到位,制约了他们参与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二,扶贫工作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来看,他们多是采取捐赠书刊、传递信息等传统的方式,而对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方面的真实需求了解不深把握不准,致使文化扶贫工作方案不能很好地适应贫困地区群众实际的需要,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文化扶贫工作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当前,由于没有相关的高校参与扶贫的政策制度和实施办法等来作依据,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开展得仍然较为迟缓,具体的工作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致使从保障机制上都不能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实质作用。
第一,增强文化扶贫意识,更新扶贫理念。知识文化与思想决定人们的行为。习总书记也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切实需要的符合实际现在的文化扶贫服务,要从思想文化层面给予困难群众以帮助,解决他们在科学养殖、抗旱救灾、政策法规、生活理念、精神修养和心里咨询等方面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在更新传统扶贫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各种精神食粮,为他们早日脱贫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第二,以校地共建的方式推动精准扶贫。为了使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特有的行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与地方共建校地公共服务项目,携手合作建设贫困地区群众自己的文化阵地,充分展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社会效益。
第三,打造一支文化扶贫的专业队伍。为在文化扶贫发挥有效作用,高校图书馆应为此配备专业人员,尤其是要选派优秀专家、技术人员与贫困地区群众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提供阅读指导、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有效获取所需的文化知识和信息资源。
第四,完善文化扶贫机制。高校图书馆要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要积极融入到高校文化扶贫工作的主力队伍中,成为扶贫机构中的重要成员,协同文化扶贫工作和图书馆日常工作,打通与扶贫地区工作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文化扶贫事宜,保障各项文化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完善文化扶贫工作反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