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 皆有改变
——以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例

2018-04-08 08:00:40黄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英语

◎黄莉

本研究选取本校几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概念界定

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身教育理念、教学个性、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具体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

我校的英语教师多年以来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熟悉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新课改以来,他们科研热情高涨,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气氛,在市区各种优质课、公开课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独特的条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便利。

二、现象透析

1.教学行为形式化 研究发现,许多教师都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几种形式化的问题。

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A老师在教牛津英语7A“What colour is it?Whose…is it?”时,从衣服、学习用品入手,引出句型“What colour is it?Whose…is it?”并且把学生分成六组展开竞赛。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学生群体有一定局限性。有些学生有多次发言机会,有些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感觉不受关注,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评价单一化 英语教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评价。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多的只是师生评价,鲜有生生评价,更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评价标准,大多数老师简单的以答案的标准性为依据,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探究、合作、质疑等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片面化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无容置疑。但在个案研究中发现,许多英语老师在媒体应用中存在着过分夸大教育技术手段的问题。

访谈1:在就如何整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访谈B老师时,她深有感触的说:“我们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它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优势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言简意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进行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整合。

三、影响因素

1.教师观念制约课堂教学行为 对新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D教师就认为“现在,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结论性的叙述少了,‘实践’‘探究’等形式多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思路,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评价制度左右课堂教学行为 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在理念层面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提出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淡化分数等。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访谈2:E老师认为“考试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那么教师往往就会把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在应试上。”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新课改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好,但每一次都会消耗学生和老师大量的精力,中考指挥棒在,取得高分才是硬道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只是在“必要”的时才用一下,比如在公开课上。

3.学生基础牵制课堂教学行为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通过访谈发现,初一新生普遍对初中学习不适应,尤其是基础薄弱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但考察要求难度较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子难于适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四、对策锦囊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如何转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已成为新课改的迫切要求。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英语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给予相应的制度激励,才能逐步完成。要树立整体评价观,评价应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

2.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离不开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反思,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有目的的分析与再认识。对待学生的成长上,教师需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首先,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最后,在教师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以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发展,以便明确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努力方向。

[1]马会梅,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建构性特征[J],现代教育管理,2009。

[2]陈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英语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读英语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酷酷英语林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0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