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红
提及历史怎样学,很多学生心底冒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多背诵”。这在一定层面上反应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出学习的局限性,死记硬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以教材为依托,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加强历史教学的灵活性,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习体验。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外合编的全新形式,打破以往历史教科书以年代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模式,构建了专题性的学习模块课程体系。这样编撰的一个优点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呈现历史,符合了发展学生历史意识,促进个性学习彰显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其中很多文史常识、史料引用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翻阅精编之后的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一个特色就是知识点略显“粗化”,让学生们背起来有点“无从下手”。该教材在史实的编排上特别紧凑,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个部分为例,课本涉及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这样一目二要点的紧凑模式,教起来只有一课时,可想而知学生们学习的成果。情节的简略,必然使得很多精彩瞬间黯然失色,这样的历史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高中段的学生年龄在十四到十八岁之间,这一时期学生身心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学习实践、心理稳定性、人生信仰等都在这一时期稳步发展。因而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思维的独立性都显著增强,尤其是许多本身对历史就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学得更多,如近代中国受尽外国的侵略、掠夺部分,很多学生看到庞大的割地、赔款数额特别的愤慨,他们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年代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他们对国人的抗争之路感同身受,因而他们特别愿意去搜集更多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再比如割地赔款的协议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李鸿章,所以有的学生片面的对这个人“深恶痛绝”,而有的学生就可以从全面的角度来分析,认清他的无奈,甚至还对李鸿章的处境充满同情。
以上这些思想波动,反映出学生们心底对历史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从深层映射出学生们的家国意识和世界观,教学历史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既可以让学生们从优秀文明中品悟历史的进步,获得正能量,更需要从危机与困难中认清局势,进一步树立奋斗意识,形成清晰的历史眼界和判断。所以历史教学不能在课本表面滑行,而需要学生们带着求知欲去了解更多事实真相,这样才可以更为客观的去认识历史。
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史实都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很多伟大的人物、事件极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它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让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准确的去认知历史。
1.从历史人物切入,客观理性认知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例,历史课本中涉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制到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从秦始皇时代的广西讲起,百越腹地就是今日的广西,当时的百越各族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大量可耕种土地尚未开发,百越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但越人勇猛,顽强。面对百越各族的抵抗,秦始皇派出50万大军南征,很多无辜的人死在屠睢的屠刀之下,秦军也损失惨重!但是秦始皇在统一版图的基础上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杀戮,同时他还统一了文字、法律、度量衡、货币以及修筑万里长城、灵渠(当时广西运输要道)等都与他密切相关,因此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部分内容时,就不能绕开他为统一全国所做的努力。还可以引入一道高考题:
例(2016·海南)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辉煌灿然的中国古代书法文化。但是文字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服务于政治,所以从另一个层面考查了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
2.以乡土资源切入,与课程紧密结合 我们清楚的知道,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纷繁驳杂,因此学习历史就必须要首先建立普遍联系的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因此地域资源与历史的结合体现在古代,更体现在现代,体现在中国,更体现在世界各国。比如近年国家正在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在广西又一次奏响时代音符,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当时的广西合浦,就已经开辟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如今,渐被历史长河淹没的丝绸之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重新复苏,凤凰涅槃。广西加快出海出边出省大通道建设,努力形成上联滇黔湘、下通粤港澳、衔接“水铁公”、对接东盟的高效便捷运输网络,实现了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由此就可以想见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给广西带来过的巨大改变。
总之,历史是生动鲜活的客观存在,因此任何地区都可以找到诸多古史痕迹,教学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的最佳选择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乡土史料的运用,但是怎样才能将这些史料恰当在课堂上呈现与运用,则需要多费心思。其中有几个原则必须兼顾:一是史料的选取一定要恰当并能引起学生关注;二是史料与课程的结合要尽可能恰当;三是要考虑学情有效结合学生课外学习;第四则是要与高考向融合,既体现出学习的开放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史料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