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2018-04-08 05:37赵楷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陶诗田园诗笔法

赵楷雯

(临沂第一中学,山东 临沂276000)

一、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二、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三、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陶渊明之前诗中很少见的那平凡事物,如桑、麻、鸡、狗等等事物,一经陶渊明写入诗篇,和他的生活、志趣融合起来,就无不充满奇趣盎然诗意。读过陶诗的人,都会对他描写的农村景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田舍二首》)同样是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练丰富,不相重复。

四、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美。苏轼曾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这是他的诗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这是对他的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而言的。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田园居》其二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而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但是谁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钟嵘说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就准确指出了陶诗这一特点。陶诗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陶诗的语言不是未加工锤炼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和水平。

五、笔法的特点:清新自然。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陶诗田园诗笔法
田园诗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