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对学生竞赛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04-08 02:09舒刚民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修赛事篮球

舒刚民

1 前言

教学方法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对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仍缺乏一致的认识,在实践方面对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还比较少[1]。笔者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我国学者对篮球专修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技术训练[2]、战术训练[3]、理论课[4]、具体教学方法[5]、整体性教学改革设想[6]5 个方面。面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压缩,教学质量不高,生源基础较差,参赛机会较少,综合能力较低,就业需求多元等新问题,笔者以“赛事项目”为切入点,以“比赛项目”作为“典型任务”,以“赛事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赛事进程”安排“教学进程”,将比赛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教学实验、观察。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学方法,对学生的竞赛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目的是促进篮球专修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高校篮球专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篮球专修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围绕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湖北省某高校2014级篮球专修班学生为教学受实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关于教育学、训练学方面的书籍,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查找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报纸以及会议文献,为本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教学改革设计,通过访谈6名专家,对该教学设计优点、价值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经过两轮反馈修改后,专家一致认为教学改革方案可行,分层分类科学,指标设置合理,可以付诸实践。

学生访谈。教学实验完成后,6名专家对实验组学生就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访谈,以考查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主观态度。

2.2.3 测试法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行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验证新教法的优势,在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套测试方案,分别测试学生的竞赛、组织、管理、创新和综合能力。6名专家一致认为5个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教学目标达成,且测试方案能有效测量设定指标。

第一套方案为指标测试,测试学生的竞赛能力(20分),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实战能力三个方面。请6名专家采用原大纲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各运动员进行测评,各比例分别为30%、30%、40%;第二套测试方案为问卷调查,测试学生组织、管理、创新和综合能力,为开放式问卷。学生根据题目阐述指标意义和内涵自评,每小题20分,共80分。实验前后各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为保证测试的一致性,实验前后均采用重测法对所有学生进行重测,中间间隔15 天,一致性指标 R=0.929,P <0.01,满足研究要求。

2.2.4 实验法以湖北省某高校2014级体育教育系篮球专修班学生30人为受实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前,采用上述两套测试方案对两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对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组学生各项指标差异性独立样本t检验(±S)

表1 实验前两组学生各项指标差异性独立样本t检验(±S)

指标 实验组(N=15)t P竞赛能力对照组(N=15)14.38 ±2.06 14.44 ±2.01 -3.452 >0.05组织能力 15.46 ±1.98 15.58 ±1.56 -3.643 >0.05管理能力 15.77 ±2.14 15.63 ±1.73 3.505 >0.05创新能力 15.18 ±2.03 15.45 ±1.86 -3.487 >0.05综合能力15.13 ±1.72 15.22 ±2.03 -3.604 >0.05

教学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从2016年2月-2016年5月为基本教学环节,6月份组织毕业联赛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新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教师相同、授课学时相同、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相同。实验过程采用单盲实验,实验对象均不知道本学期正在进行教学实验。基本教学环节完成后,采用实验前两套测试方案对两组学生进行再次测试,以检验新教学方法的成效。

(1)教学指导思想

①以学生为中心。高校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7],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位的高等教育[8],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方式方法的革新。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改革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的指导而进行的教学实践。

②分层分类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9]明确指出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参赛能力和赛事等级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见图1)。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专项教师以学生兴趣和社会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分为5个类别(见表2),分别进行指导。依据不同标准划分的三个层次和5个类别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在专项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旋转门”的机制,进行协调和配置。确保每一个同学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为。

图1 湖北某高校篮球专修班分层分类教学情况

表2 5个类别涉及培养具体能力相关性描述

(2)教学方法设计

①教学方法设计原则。针对篮球专修班参赛级别的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对学生能力需求的差异,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比赛任务就是教学任务,赛练结合,赛学藕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技巧和能力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运用和实践;第二、比赛的内容和要求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比赛任务也是课程教学的典型任务。比如以班(组)为单位的比赛,适合技战术学习的要求,重点任务就是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技战术;第三、比赛时间和授课时间相吻合,通过“赛事进程”来安排“教学进程”。结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比赛时间和课程教学进度相吻合。

②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设计,需要深入了解课程特点、教学任务、比赛特点以及比赛任务。赛事任务安排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其典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具体安排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篮球专修赛学耦合方法设计结构图

(3)教学过程实施

①赛事组织。组织赛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赛期的确定以不破坏系统训练的过程为前提[10]。根据篮球专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18周的教学训练时间内,既要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又要通过赛事组织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赛制安排和学习任务必须有机结合,确保每周一小赛,每月一大赛,每学期有高水平联赛。并根据赛事级别,以及比赛相应的能力需求,合理安排人选。通过教学任务的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修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实战的能力和技巧。通过赛事组织,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竞赛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存的综合能力。

图3 赛学组织师生信息交流回路

②赛事管理。在整个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管理过程中(见图3),以教师为主导,成立学生骨干委员会。各个层次和类别指派学生骨干,通过教学任务和赛事任务的信息交流通道,对整个赛事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

图4 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管理体制

③赛学耦合。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赛事安排和教学安排深度融合(见图4)。通过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赛事任务和教学任务两大板块在结构上相互耦合。根据赛事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任务设计赛事项目,赛事安排和教学进度之间相互对接。教学任务由简到繁,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赛事安排由初级到高级。整个赛事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专项教师主导项目的进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需要。

2.2.5 数理统计法将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Excel 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P≤0.05,非常显著性 P≤0.0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赛事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竞赛能力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评价体育院系篮球专修学生的课业发展,是当前支持篮球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支点[11]。篮球专修课程通过赛事项目的表现形式,赛学深度耦合,一定程度上,不失为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建立与完善以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篮球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12]。通过问卷形式对6位篮球教学专家的调查表明:采用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认可率达100%(见表3)。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竞赛能力的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竞赛能力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4)。由此可见,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教学方法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竞赛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表3 教学方法、过程与效果的专家调查结果

表4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竞赛能力差异性比较(±S)

表4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竞赛能力差异性比较(±S)

t P前测实验组(N=15)对照组(N=15)14.38 ±2.06 14.44 ±2.01 -1.874 >0.05后测17.83 ±1.63 16.12 ±1.78 -1.746 <0.05

3.2 “赛事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学生自评得分(表5)显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后测显示虽有所提高(表6),但与前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可见,新方法在提升学生组织、管理、创新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实验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表5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各指标差异性配对样本t检验(±S)

表5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各指标差异性配对样本t检验(±S)

指标 实验前(N=15)t P组织能力实验后(N=15)15.13 ±1.72 18.03 ±1.49 -2.417 <0.05 15.46 ±1.98 16.79 ±1.54 -2.347 <0.05管理能力 15.77 ±2.14 17.23 ±1.63 -2.369 <0.05创新能力 15.18 ±2.03 17.62 ±1.58 -2.420 <0.05综合能力

表6 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各指标差异性配对样本t检验(±S)

表6 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各指标差异性配对样本t检验(±S)

指标 实验前(N=15)t P组织能力实验后(N=15)15.58 ±1.56 15.72 ±1.87 -1.583 >0.05管理能力 15.63 ±1.73 15.84 ±2.01 -1.625 >0.05创新能力 15.45 ±1.86 15.69 ±1.94 -1.736 >0.05综合能力15.22 ±2.03 15.47 ±1.83 -1.747 >0.05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组学生对新教法的主观态度,在教学基本环节完成后,6名专家再次对实验组竞赛能力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实验组学生学习感受自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感兴趣,其中80%的学生表现出非常感兴趣,表示新的教学方法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有13.33%的同学对新的教学方法表示一般的兴趣,或许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6.67%的学生对新方法没有兴趣。表明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关注学生兴趣取向。针对竞赛能力,调查显示:73.33%的学生认为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竞赛能力;2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竞赛能力;6.6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竞赛能力没有帮助。针对组织能力,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6.67%的学生认为无助于组织能力的提升。表明新方法能够适应于绝大部分学生。针对管理能力,仅13.33%的学生认为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无助于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表明学生非常认可新方法能够提升管理能力。针对创新能力,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有帮助提升创新能力;6.6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表明新方法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针对综合能力,调查显示:仅6.67%的学生认为依赛事项目为任务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表明新方法能提升大部分学生综合能力。

3.3 目标实现评价

教学目标划分为竞赛、组织、管理、创新和综合能力5个方面。每个子能力20分,分别通过专业测评、专家总体评分和学生自评三种方法获得。按照上述研究方法,将14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最终测试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8所示)。由此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竞赛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表明,新方法偏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两组学生技战术、执裁等能力均衡发展。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指标差异显著(P<0.05)。表明,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通过赛事安排,赛学耦合,全方位、多层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表8 实验组和对照组篮球专修班学生实验后差异性检验(±S)

表8 实验组和对照组篮球专修班学生实验后差异性检验(±S)

指标 实验组(N=15)t P竞赛能力对照组(N=15)18.50 ±1.33 17.78 ±1.41 3.545 >0.05组织能力 18.45 ±1.42 16.46 ±1.53 2.464 <0.05管理能力 18.32 ±1.37 16.03 ±1.72 2.513 <0.05创新能力 18.73 ±1.24 15.87 ±1.31 2.605 <0.05综合能力18.56 ±1.28 16.33 ±1.68 2.386 <0.05

4 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可满足专修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赛事项目为任务的篮球专修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勇,等.对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83~85.

[2]宋陆陆,等.大中小学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6(5):125 ~128.

[3]杨洪志,等.案例教学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106 ~112.

[4]张云鹏,等.以“会打球、爱打球”为目标的篮球教学实践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2):103 ~106.

[5]王晶.多媒体教学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对比实验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68 ~170.

[6]范民运.高层次篮球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103~106.

[7]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8]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J].人民教育,2010.

[10]陶于.“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几个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 ~3.

[11]千少文.评价体育院系篮球专修学生课业发展参照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98~99.

猜你喜欢
专修赛事篮球
本月赛事
可爱的马
星星饼干
体育专业羽毛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研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论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