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
引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落实到微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中,主要是对提升微课在中考化学复习中的辅助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积极结合化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对考试大纲以及要求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对于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来说,其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其主要是以视频为基本的载体,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其特点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其视频的展现时间是比较短的。其二,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也比较小。其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其四,意在鼓励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微课的相关特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的题目,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积极对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相关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对微课的相关概述以及其对中考化学复习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其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讲,其与一般的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践以及实验性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更好的对中考化学复习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积极对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复习对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对微课的视频进行播放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主体要由学生去承担。比如,在对“科学探究”这一板块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利用微课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我们家里烧开水的水壶时间长了会出现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活中的问题能很快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深入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都知道,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进行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需要一定的社会载体具体进行有效的展现,很多的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积极利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对相关抽象的知识,通过视频使其具象化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实质的运用这一中考考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制作水通电反应的动画,将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微观过程进行有效的展现和分析,再将动画与中考相关习题一起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复习,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同时体现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
3.辅助实验复习 初中化学实验很多,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容易混淆。通过对微课的模式进行有效应用,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辅助实验复习。比如,在对“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板块进行复习时,可以将教材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相关的实验制成微课让实验重现,学生可以在课外反复观看进行复习。又如,钢铁生锈的探究,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复习效果,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对钢铁生锈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展现,并及时地记录,在实验结果出现之后,可以将其与记录进行有效的比对,从而更好地推动相关实验开展的有效性,进而让学生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原理。
4.辅助系统总结 化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总结性,基于这一发展目标,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通过一定的微课形式,对相关气体的制备、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种类等进行有效的分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相关知识点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效率。
综合以上论述,尽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为了有效地应对中考,积极对其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提高中考化学的复习效率,使学生积极地应对中考提高化学成绩,有效利用微课进行系统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桂华.“泰微课”资源在中考化学复习中的应用探讨[J].好家长,2017(60):43-45.
[2]陆亮.分层教学下中考化学复习微课的教改尝试——以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