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胜
体育老师都知道,体育课是最难控制和不可预测的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时,就需要体育教师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恰到好处的给予处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根据偶发事件发生的场合、情境、性质及涉及对象的不同,应变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也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上课铃响后,当学生还在沉浸于与体育课无关的话题,队伍站得七拐八弯,一片混乱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站在集合的地点,不用说话,不用言辞喝止其马上进入课程,只需要用目光巡视学生,这种无言的审视,会让处于说话状态的学生产生一种“老师怎么不说话?”的疑问,当看到老师严肃、期待的目光时,学生就会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停止说话,甚至会更加认真对待这堂课程。
当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开小差或有消极现象时,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控制自己声音的音量,并且适当变化其音调,语速和节奏,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影响。当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领悟到教师的言外之意的时候,便会做出良好的积极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即使老师再平易近人,学生也不会完全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随意说笑。所以当老师希望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他们不会完全表露心声,总会留有几分余地。而当课堂上出现学生与老师意见相悖时,教师不要急于反驳学生的想法,可以先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学生的意见并不合理时,就与学生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商量”不仅可以融洽关系,增进双方感情,而且化解了意见不一致时的尴尬。这样不仅学生的心里与老师减少了隔膜,还使教师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师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商量一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许多对立和僵局在商量中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
当上课集合或教师集中学生讲解时,学生之间互相嬉笑打闹,怪声怪气回答问题,高个子学生故意和底个子老师比高低等等。这时教师应该采用以“静”治“动”的方法,用幽默宽容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从而可以给学生小小的震动以超越通过严厉批评所达不到的效果。“静”包含老师无言的关爱和不必挑明的批评,往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学生在小范围内搞小动作而又不易捕捉到其目光的情况下,或捕捉到当事学生的目光但其却没有领会老师的用意时,教师可以出其不意地走近或靠近当事学生,当其突然发现教师走向自己或已经站到自己身边时,一般就会迅速停止小动作。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给学生留有改正不良行为的空间,同时也没有影响到课堂正常的进行。
体育课是以课外教学为主,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干扰,如在集中讲解学习时,一只蜜蜂或蝴蝶翩然而至,在学生面前飞来飞去,可能一下子就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那么这时候教师应果断地暂停讲解,驱走“肇事者”,或者更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奇妙地根据蝴蝶或蜜蜂提出一些关于其习性或者科学性的一些问题,吸引回学生的注意力,让事件和课堂巧妙地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更多的课外知识,还使课堂氛围更加具有思考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因教师口误、示范失败等原因,引起学生起哄和大笑,个别学生甚至喝倒彩等,这时教师不要过分紧张,更不要急于辩白而导致错上加错,而应该迅速找到毛病所在,用幽默或半开玩笑的方法表示歉意,取得学生的谅解。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把出现的失误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原因。这样,偶尔的失误既得到了解决,又让学生提高了认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自由散漫,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脾气倔强,有的学生很难打起精神,容入集体,与班集体一起活动。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老师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用爱心和真情关心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当有些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有了突出的表现,体育老师就应当适时的给以表扬;对于班里有些大个子男生欺凌一些弱小男生和女生,体育老师就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并对他们的做法给以批评教育。
从以上九点可以看出,机智教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运用机智教学,需要处理好下面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与学生的地位,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如何灵活地、机智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处理偶发事件的随机性,果断性才有原则可循,其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否则,只能是叶公好龙,口是心非,顾了形式,丢了实质。
在机智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医生,其作用是引导,启发,而并非简单地、粗暴地干涉与强迫。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寻常地处理问题。在课堂上做到“眼睛扫一扫,全班都知晓”,“眉头皱一皱,心中计谋有”,“大手伸一伸,全班都得听”。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世代的崇敬,除了因为其手中握着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指导学生迈进智慧圣殿的引路人之外,教师往学生面前一站,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