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间,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觉得快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所讲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形态,其实更使我们值得一提的是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主要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两部分组成,文化素质主要是通过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浸润其心灵,提升其境界;人文精神则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价值意识,指导其行为,推动其前进。因而学校文化管理就是籍文化之力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学校的进步,使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升华为人校合一。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其中很基础性的工作是创建一个个具有特色文化的班级集体。所谓班级特色文化,就是结合各班实际开展的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家园活动。鉴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从“丰厚校园文化,拓宽德育途径”着眼,从创建“特色班级”入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创新性和自求性,逐步使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一种特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一个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班主任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但是有的教师不懂文化的内涵,理论研究方面出现明显不足,有的班主任认为在班级搞个专栏,设个图书角就是班级文化。也有的班主任认为让学生办几张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周围就是班级文化……他们把班级文化符号当作班级文化本身。其实班级文化不仅在符号中表达,而且要在心灵中敞亮,更要在行为中显现。班级文化来自于师生,发自于内心,又符合班级特点。班级文化也来自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这样融合起来的才是真正的班级文化。因此,创建班级文化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片面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育人观念。为此,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全体班主任进行培训。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但是班级主题的确立是重中之重。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主题的确立上,学校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班主任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现实需要进行多元分析,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班级特色。各班再根据自己主题拟定了详细的特色班级建设的计划,包括特色班级创建的目标、措施,相关活动的安排和展示方式等。例如“蓝猫科技班”是针对学生好奇、活泼、喜欢做实验、好想像的特点和班主任是科学老师,而提出了“爱科学、爱发明、爱生活”的口号,采用生活科学知识的“科技生活园”、“阳光创意室”和“生活实践感悟”的三大措施来保障。在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传导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让学生个性在“情景中体验”、“实践中感情”、“活动中形成”的目的。再如“自主管理班”针对班级活力缺少,大部分学生目标缺失,在学习、生活、纪律、活动上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较簿的情况,通过“活动”、“纪律”、“学习”、“生活”四个方面的自主管理,使班集体成为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温馨的环境、优秀的成绩、和谐的氛围的为特色的班级。又如“芸香班”,针对新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适时的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出了“阅读你我他,快乐成一爱”的口号,运用“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的文化内涵加以概括,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飞翔在幻想的天空,成为快乐阅读的实践者。
活动的深入展开是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核心。各班积极按照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方案展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让学生做活动的主角。
1.围绕班级文化主题,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创建一个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是特色班级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能彰显班级的个性和师生的内在精神,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因此,各班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努力体现自己班的主题,并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例如“自主管理班”,围绕“自主管理”这个主题,由学生自己细心布置教室环境:第一学年,在后面墙壁的左边设计了“百舟竞帆”,公布量化考核结果,使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时时提醒自己。在第二学年,为了提升学习氛围,设计了“两军对垒,勇者胜”栏目,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前三名分别奖励五角星4颗、3颗和2颗;而“谁与争锋”栏目上的学生照片,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在墙壁右边,布置“争星添彩,竞显风彩”专栏,上面公布了学生手抄报评比,班徽设计,优秀作文以及其他班级活动的评比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教室后面的角落中,放置不锈钢书架,上面有学生自己选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与报纸和杂志放在一起,给班级带来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如“芸香班”在教室里的讲台上,放置一盘芸香草,寓意特色班级的主题。在专栏“我有好书”中贴出由“好书推荐会”推荐出来的书目。在班级墙壁上开辟“阅读圆心愿”活动专栏,记录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促使学生不断的阅读。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当前我校图书室的存书量少,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班级开展“捐一本看45本,让图书流动起来”的活动,号召学生踊跃捐书。聘请小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并完好保护。这些栏目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行为,实际营造出一种团结、守纪的向上的文化氛用,塑造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各班绿色园地的开辟凝聚着师生的智慧,体现了以下特点: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⑵特色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⑷不断更新内容,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2.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活动是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活动本身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的特色班级活动具有如下特征:⑴各班积极参与,在努力配合学校大型德育活动的基础上,经常性地组织贴近学生实际,适合学生需要,深受学生喜欢的班级活动,增强集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⑵紧紧围绕特色班级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发展学生潜能提供多种舞台。例如“快乐环保班”围绕着“快乐环保”这一主题,班级开展了班徵设计比赛,形成宣传的形象,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班级里开展班歌的征集活动,定班歌为《奔跑》,通过歌唱来展现环保的决心,烘托氛围;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行动,展开环保小组竞赛活动;向全校分发环保倡议书、张贴环保标语,撰写环保活动通讯稿、环保活动心得,宣传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在活动中,确立了“快乐环保”班级的主题,同时也使班级的凝聚力,团结意识增强,更让学生受益的是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维护环境的紧迫感,使学生喊出了“环保由我做起,还地球一个洁净的家”的口号。再如“芸香班”。就紧紧地围绕“芸香护书”的由来,而提炼出不但要护书,更是为了要读书,要阅读。所以快乐阅读就成为他们班的特色主题,为这而开展了各种活动,如班徵设计比赛、撰写班诗,定稿《墨魂》、特色班级班牌设计、“好书推荐会”、制作阅读随笔记录本的封面比赛、阅读随笔比赛、周三随笔交流会等,为了持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成长记录卡圆心愿活动,通过各种的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使学生学会阅读。还有很多的特色班级,如“晨曦摄影班”、“芳草班”、“乐心班”、“贝多芬班”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的班级文化的多样性。使校园文化也得到了提升。
3.培养特色骨干力量,保障班级特色创建 除了制定特色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目标外,班干部和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是班级的骨干、核心,他们决不仅是老师和学生联系的桥梁,而且是班级工作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学校各个班级根据不同的特色班级创建主题,选拔和起用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学生,为特色班级的创建保驾护航,如“芸香班”就发挥阅读、写作、朗诵、组织能力强震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如“贝多芬班”,就是利用班级中的文娱骨干分子对音乐的爱好,发挥她们的能量,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为年级段的各个班级送去歌声,推动班级特色的创建。又如“芳草班”,班主任选取了品学兼优和充满自信、阳光的学生来充当班级骨干,并给予鼓励和培养,让他们的气质影响全班,希望全班学生像小草一样执着、自信、勇敢。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必须要有创造性,同时也注重实践的相对稳定性。为了增强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以“班主任论坛”为平台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叙述创建的案例,研讨遇到的困难,总结成功的做法。为了促进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出台《“特色班级”创建方案》,举行“特色班级”挂牌仪式,举行“特色班级”创建汇报会,并集中举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学习,及时树立典型,扩大辐射作用,以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还进行设计“班训”“班徽”,制定班歌等活动。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好点子,如有的班级挂上了显示班级个性的标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又如“芳草班”设计的“班徽”,框架是一个“自”字,表示自信、自强,整体又是一个象形“2”字,“自”字上头的一撇是一棵小草,颇有个性。学生看着自己亲手“打扮”的文化教室显得格外高兴。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了小主人意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学校还在家长会上介绍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意义,创建目标、各班的特色文化以及在创建过程中学生成长的足迹……师生的劳动成果也让社会各界人士耳目一新,赞叹不已,从而使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在新课程理念下,尝试特色班级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践证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苏赫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德.班级社会学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辜伟节.中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符红艳.班级文化建设修炼[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5
[5]商风丽.提高德育实效的特色班级建设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