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草
近期,我县开展高效课堂示范校创建工作,我校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探究也进行了3年多,我个人多次参与数学组高效课堂人人展示课,公开课。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课后多次反思,交流,就目前我校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高效课堂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达成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让每一堂数学课都成为学生的真实体验,而不是局于形式,非要学某某校的高效课堂得模式,不顾学情,非要小组讨论交流,有些学习小组学生水平差距较大,老师设置的题目有超出部分学生的理解范围,其结果是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没有参与进去,没有思考,被形式绑架,学习效果很差,何谈高效。
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的核心。对于课本上每个定义、定理、公理、推论,除了牢记外,还要知其所以然,好的数学概念课教学,能使学生透彻、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许多数学只关注概念记忆,而不去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数学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好数学问题。
在课后总能听到老师这样埋怨说,现在的学生一点也不知道自觉学习“预习案”不做,来校就抄别人的,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老师总想自己说,不相信学生,没有给学生多表现自己的空间,没有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对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也就没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可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自己解决了问题,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融入课堂,效果肯定是水到渠成。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必定会会成为“无本之木”。
数学课课件的使用确实可以解决某些数学课枯燥,在某些方面也由于传统教学,也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从这一轮高效课堂实践来看。有些老师过分依赖PPT课件,几乎整节课都围绕PPT课件展开教学,太过注重形式。抛开课本,抛开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有些PPT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对教材挖掘不深,各幻灯片之间设计缺乏数学严密的逻辑,学生在思考是思维是无法连接起来的。有些老师的课件太注重多媒体技巧运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片、动画,视频的欣赏上去了,学生失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效果适得其反。
如何保证“高效课堂”的质量,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得很中肯,由此可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好多老师上完课、评完课,教学活动也就结束了,说课时,自己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听课老师理解的到位,有些还讳疾忌医,怕别人谈自己的不足,这确实不利于个人的进步,违背高效课堂的初衷。
总之,在以后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会结合这几年高效课堂积累的经验,与我的同事们,认真进行研讨,不断反思,真正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数学教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作者:东周中学.申艳芳《听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2012.9
[2]作者:袁芳.《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