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另辟蹊径提升高一物理教学实效

2018-04-07 14:41:59郑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绣球创设物理

◎郑刚

当前,许多普通高中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师资、生源、教学资源等方面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信心、毅力等造成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时物理学得还挺不错的,上了高一却出现“跟不上”现象,普遍感到学习物理很吃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单纯使用PPT授课等教学形式,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如何上一节高效的物理课就成了制约学生学好物理的瓶颈问题,笔者就结合近二十年的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见解。

一、优化教学情境,营造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

物理的教学,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活的教学情境尤为显得重要。物理课堂非常适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使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巧设实验创设情境 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物理实验的特色,教师必须遵循由简到繁、从抽象到具体,精心准备、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本土壮族“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

2.善用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善于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生动、风趣。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富用情感创设情境 “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授课时,只有将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有趣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在一堂课上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还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

4.身临其境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感知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特定的物理环境,强化学生“亲历”感,体验物理带给他们的震撼和乐趣,使物理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用投屏3D电影,使学生“亲历”赛车加速、减速、过弯时的“惊险”。很多同学在这几里钟就能身临其境地领悟到加速度的“真谛”——加速度就是一种变化率。紧接着,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理解加速度就“水到渠成”了。

二、“巧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设疑”法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求索、答疑提高。教师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

2.“比赛”法 苏堆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体现到自己劳动的甜蜜感和成功感”。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比赛”的方法,让各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后由发言人发表看法,然后引导全体学生评估对错得分,让学生自主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

3.“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设法”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魅力,使科学探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精神,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实效的原动力。

(1)实验“动态化”。高中物理实验探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一遍科学家探究之路。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采用微课,以视频为载体,拍摄记录连续的图片,细致地拍摄出各个实验仪器的工作过程,呈现出动态化的实验视频片断。学生通过对这些片断的整合,极大地缩短实验设计时间和实验实操时间,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提升了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2)实验“放大化”。有许多高一物理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往往是前几排靠近讲台的同学可以明确地看清整个过程。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教师可使用光学投影仪、或实物投影仪、或通过视频将实验现象放大化,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3)实验“小组化”。对实验过程不复杂,现象又明显的,就可以带学生到实验室,分小组开展实验。在分小组实验中,教师能有意识地按实验要求安排分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实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动力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需要具有新理念的教师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应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把物理课上活、上好。

[1]朱德全易连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

[3]邓国显曹艺冰《目标教学新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4]赵超先《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绣球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感受巴黎——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走进威尼斯——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绣球抛上天
歌海(2019年6期)2019-02-22 12:23:31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