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

2018-04-04 09:28陆旭光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云南发展

陆旭光

摘要:在我国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背景下,舞蹈文化的发展开始向艺术的多层面发展转变,尤其是具有传统舞蹈特色的壮族以及彝族的铜鼓手巾舞。因此,本文针对云南文山州广南县的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艺术多层面发展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壮族及彝族铜鼓手巾舞的艺术特点,其次对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分三方面提出了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多层面发展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我国传统舞蹈铜鼓手巾舞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壮族舞蹈;彝族舞蹈;铜鼓手巾舞;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舞蹈艺术发展开始逐渐展現出多层面发展趋势,在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稳固环境下进行多元化、多层面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传统舞蹈发展方向的转变,在现代舞蹈的强烈冲击下,民族舞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进行舞蹈的多层面转型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传统民族舞蹈的发展。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地区流行着铜鼓手巾舞,在2006年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舞蹈艺术的代表。因此,本文将从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铜鼓手巾舞的多层面发展尝试探讨。

一、铜鼓手巾舞的艺术特点

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地区,铜鼓手巾舞是较为流行的舞种之一。铜鼓手巾舞在壮族和彝族发展中最为兴盛,壮族铜鼓手巾舞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的铜鼓手巾舞,而彝族则以广南县南屏镇安旺村为彝族铜鼓手巾舞为代表。铜鼓舞起源于云南楚雄地区,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经过文化的迁徙铜鼓舞在广南县一带发展达到了兴盛,壮族称手巾舞为“什尼妈”或者“拢耶唱”,彝族称铜鼓舞为“妻丽”,由于铜鼓的伴奏,因此称之为铜鼓舞,铜鼓舞手巾舞在广南县地区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当地具有代表性质的传统民族舞蹈。其艺术特点比较鲜明,带有较为强烈的民族舞蹈色彩。首先是击鼓节奏的变换,铜鼓舞手巾舞通过鼓手有节奏的击鼓,舞者有根据鼓点变换队形以及动作,从而形成独特的铜鼓手巾舞,其队形主要有一字形、人字形、矩形以及半圆形等。铜鼓舞的舞姿较为粗犷,舞步矫健并且具有力量,动作幅度较大,舞者通常具有较高涨的情绪。而手巾舞的舞姿较为舒展且柔美,动作多有上下甩以及斜甩等动作。因此广南县的铜鼓手巾舞结合了两个物种的精华,具有柔中带刚的美感,既有铜鼓伴奏,又有手巾舞的动作,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名族色彩。铜鼓手巾舞的律动较强,在鼓点的律动下舞者呈现出一拍一跳的动作,腿部动作较为复杂,多以跳步前点、侧点以及抬腿为主。而手部通过甩动手巾为主,甩动手巾既可以圆划、侧划还可以横划。舞者在鼓点的击打下跳步变换队形。在广南县彝族铜鼓手巾舞整体表现出较为淳朴的民风以及动作的厚实。

二、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烈,除了以经济为基础的精神发展,还有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地区悠久的民族文化带来的发展,因此铜鼓手巾舞的艺术多层面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至今壮族铜鼓手巾舞保留了十二组完整的舞蹈动作套路,并且分为不同种类的舞蹈,例如《迎亲舞》、《插秧舞》等著名曲目。彝族铜鼓手巾舞属于祭祀舞蹈,至今在许多重大传统节日,彝族人民便会跳铜鼓手巾舞庆祝。广南县地区的铜鼓手巾舞多层面发展主要从二十世纪的中叶开始,例如深受人们喜爱的彝族铜鼓手巾舞《铜鼓舞》,在该期间受社会背景影响,铜鼓手巾舞表现出较为沉闷的特点。云南广南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期,有较多的铜鼓手巾舞作品,例如《民舞集成》,该时期正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时我国正流行民族舞蹈,因此云南的民族舞蹈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尤其是壮族的铜鼓手巾舞,当时的《拢阿曰》表现出独特的壮族风采。至今关于云南广南县的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发展进入了高速期,例如关于广南县的《天籁之音——广南铜鼓与舞文化的渊源》铜鼓舞研究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三、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多层面发展的策略

(一)将现代媒体手段与娱乐性铜鼓手巾舞结合

要促进我国云南文山州广南县的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可以从现代电子传媒手段入手,将现代媒体与娱乐性的铜鼓手巾舞结合,最大程度的突出壮族和彝族铜手巾舞的艺术。壮族和彝族的铜鼓手巾舞在我国传统舞蹈中具有重要地位,铜鼓手巾舞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特色,尤其是娱乐性铜鼓手巾舞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发展可以将现代电子媒体与之融合,例如藏族的热巴舞和哈尼族的扇子舞等等,运用现代电子音乐手段,进行舞蹈的创编,让人们能了解彝族铜鼓手巾舞。

(二)加强政府对祭祀性铜鼓手巾舞的保护

加强政府对祭祀性铜鼓手巾舞的保护是促进我国彝族铜鼓手巾舞多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对彝族祭祀性铜鼓手巾舞的保护,让祭祀性铜鼓手巾舞可以在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上得以表演,以此来让彝族的铜鼓手巾舞得以继承和发展。除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彝族手巾舞的保护体系来进行发展,并且定期在地方以及全国进行铜鼓手巾舞文化演出,让人们能够在现代舞蹈的冲击下感受到彝族铜鼓手巾舞的魅力。

(三)提高高校对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教学力度

要使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发展转向多层面的发展,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铜鼓舞的传播以及发展现状,可以不断提高高校对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教学力度促进舞蹈的多层面发展。我国的舞蹈教学关于铜鼓手巾舞的课程并不多见,因此铜鼓手巾舞的发展主要靠民间传播,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熟知度以及受众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从教学课程入手,可以让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层面以及色彩,让壮族和彝族传统民族舞蹈得到传播和发展。

结语

由此看来,要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首先应该从了解铜鼓手巾舞的艺术特点开始,在更加了解铜鼓手巾舞的基础上又促进舞蹈发展的方向,力求将现代媒体手段与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进行结合,加强政府对祭祀性铜鼓手巾舞的保护,提高高校对铜鼓手巾舞的教学力度,不断改变目前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发展逐渐下降的趋势,促进壮族和彝族铜鼓手巾舞艺术的多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蔚 文山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探析——壮族手巾舞[J] 《大众文艺》 2015(10)

[2]杨文杰 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的社会文化价值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猜你喜欢
云南发展
云南驿组诗
蒋正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教师发展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