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海湖新区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2018-04-04 09:28施晓丽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情绪小学生学校

施晓丽

厌学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烦恼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无能为力,看不到目标和希望。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表现为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缺乏自制力,如果家庭教育环境不佳,教师引导不到位,就会造成许多同学学习习惯不良,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又感觉不到成功时,就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应有的兴趣。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优教政策,如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免一补政策,并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计划和新作息时间。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在校时间短了,不再有堆积如山的作业。照说,学生应该安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而今的农村中小学生多不愿意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表现为上課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逃学。国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学生为什么还会有厌学情绪产生呢?对此,我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

一、学生自身因素

(一)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厌学”

有的学生学业不良并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懒惰,相反的,有好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特别勤奋,可是事与愿违,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却总是不见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科学的利用时间。

(二)学习习惯不良造成“厌学”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也会造成学业不良,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二年级升入到三年级、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心中没有成就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生活的压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按照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说,一部分学生自然落伍了,但他们又不能放弃,那么他们将永远是班级的后进生。更可怕是强烈的自卑感由此而生,时间一长,这些后进生又怎能不厌学呢?

二、家庭因素

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失当,要么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使其觉得学习好坏无所谓;要么过严,超出其能力水平;家长不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便痛斥或体罚学生,使之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一)情感缺失

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几年不回家,电话也很少打,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的父母早出晚归,与子女见面时间很少,成了变相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的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为了寻求情感补偿,通常不会想到辛苦的学习,往往是广交朋友。

(二)教育不得法

平时对子女百依百顺,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过分地宠爱子女,使其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简单粗暴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都会使学生厌恶学习。

三、学校因素

(一)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种做法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校的布局调整造成偏远地区儿童入学难

学校布局当然不是学校能决定的,这里只是分析其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由于农村小学生人数锐减,不少村级学校被撤并,孩子不能就近入学,多数学生要跑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学校读书,很小(最小的仅有5~6岁)就要寄宿在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把学校生活跟家里对比,从而对学校不满,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这主要表现在恋家,每逢星期一就不想上学。

(三)学校教育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无法吸引学生

学校虽然严格按国家开设的课程计划排了课表,开齐、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但实际上是进课表进不了课堂,整天不是语文,就是数学,其他课程多被挤占或挪用。由于教师严重不配套,学校也着实无奈,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四、社会因素

(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读书思想是“学优则仕”,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只有靠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最终达到“鲤鱼跳龙门”的目的。而今,考学已经不是唯一捷径了,人们对就业观念和人才观念有了转变,不再有明显的劳动贵贱之分,不再以分数定人才,以学历定人才。因此,学生学习就失去了潜在的动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一些家长甚至抱着让孩子在学校长身体的想法,致使其产生怠学思想。

(二)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寸步难行”,这样的拜金主义思想普遍存在。再者,人生苦短又何必那么辛苦?因此,急功近利的人认为“书读好读坏一个样”、“拿个大学毕业证,不如混个厨师证”,这些消极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小学生。

(三)社会生活的诱惑

社会生活的大门时刻向学生敞开着,学生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景象。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在这样一种强大的合力下,学生在汹涌而来的厌学潮流面前更显得力不从心。

(四)社会用人显失公平

目前社会上存在找工作“走后门”的不良现象,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同样可以有很好的工作。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不少企业、公司非法招收童工,使得不少学生能轻易地找到工作,在他们眼里上学无用,又怎能乐学。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家庭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

[2]《中学生不良价值观之特点、成因与对策》,艾暖,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影响》,赵献坤,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情绪小学生学校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学校推介
我是小学生
情绪认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