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到“国家人才流失”的价值

2018-04-04 09:28方玲玲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流失率学历移民

方玲玲

近几年,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国内媒体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篇针对中国人才和精英外流的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误引了三项有关的统计数字。其一是“中国海外移民数量居首”。2010年6月,《南方周末》刊发重磅文章《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其中提到:“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如果说“正在成为”尚且留有余地,一个半月后《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第三波移民潮凸显打造“宜居中国”的紧迫性》则全然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日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某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的现状

以广州某医院为例,从2012~2016年(截止到2016年10月31日)近5年来的人才流失统计

一、人才流失的岗位结构分析 临床医技26人,流失率17%;护理 123人,流失率78%;其他岗位 8人,流失率5%;护士的流失占了绝大部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承担劳动强度最大的部分,工作时间三班倒,但培养成本和学历要求低,就业较为灵活,因此护理队伍流动性大。

二、人才流失的職称结构分析 高级职称7人,占4%;中级职称7人,占4%;初级职称143人,占 91%。初级职称队伍不稳定。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由职称结构可推算人才流失的年龄特征,35岁以下人员流失比例较大。

三、人才流失的用工方式分析 在编人员流失25人,占16%;编外人员132人,占84%。事业单位编制与各项福利待遇挂钩,吸引力大,因此编内队伍稳定性高,尽管编内外同工同酬已经实施,大大缩小了编内编外的待遇距离,但是由于”编制”在就业观念里的深刻影响以及在管理方面的原因,编外队伍在流失率中还是占主要部分。

四、人才流失的学历分析 硕士以上21人,占13%;本科37人,占24%;大专及以下99人,占63%。硕士以上相对比较少,大专及以下学历流失占主导地位,可以得出人才学历越高,稳定性相对较好,学历越低,流动性越强。

五、人才”进””出”分析 纵观2012年~2016年,五年一共 “出”157人,”进”628人,两者之比为25%,也反映了医院这段时间的流失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医院从13年开始流失数量都比较稳定,2015年达到一个小高峰。流失比较集中在初级职称的护理队伍,因此医院补充人员也是大部分是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临床医技人员的流失虽然不明显,但是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也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人才流失。

毋庸讳言,人才流失现象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日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发展中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实现从人才流失到人才获得的转变,是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的视野下,全面的、理性的看待人才跨国流动带来的人才流失现象,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人才流失与物质流失有很大的不同。物质从甲地流到乙地,通常不会再与甲地发生关系和产生作用,但人才就大不一样了。人才流失还可以回归。从本国流失到外国的人才,除极个别的以外,大部分人都会同自已的祖国建立不同形式的往来关系。即使流失的人才不回来,也总会和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杨振宁、李政道、吴逮雄、丁肇中等为代表的一批华裔科学家,他们虽然没有在学成后立即回国,但是他们在国外做出的成就极大提升了华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他们在成名后,利用自已的威望和资源,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很多。

正是这种无法割断的联系,使海外人才可以成为中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强梁和纽带,可以为中外双方在资金设备引进、技术转让、市场开发等方面牵线搭桥。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会越来越强。对于发展中国而言,人才流失现象既不会因为强形控制的措施而杜绝,也难以因几项优侍政策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观。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待人才流失的问题上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与其限制人才跨国流动,不如积极吸引人才回国;与其担心人才流失的危害,不如想方设法利用它的好处。

印度前总理拉甘地认为:“人才外流实质上是一种投入,只要我们有了合适他们的环境,我们将从中获益。”从未来着眼,从现实着手,都决定我们必须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将流失到海外的人才作为国家潜在的、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则是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必须重视的关键性课题。

面对“人才流失”危机,近年来我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伏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就业。当我们以一个更新更开阔的视角来认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我们能把人才流失现象的研究建立在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流失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并极力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激励制度创造制度优势,从人才流失到人才获得的历史转变最终会实现,国家才会发展迅速。

猜你喜欢
流失率学历移民
酒店内部营销探讨
膨胀学历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