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琪
摘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唐时,社会风气宽松,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作为唐朝政治经济中心的长安城,更是热闹非凡。本文仅从唐长安城的曲江池来探讨唐朝市民的娱乐生活。
关键词:唐朝;曲江池;娱乐
一、曲江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古代长安城的东南,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为“曲江池”,其依地势开凿,南北长,东西窄,池形曲折,故又名“曲江”。据北宋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记载:“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曲江池在汉武帝时期,已初具风景名胜区的规模。
曲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秦朝时期,曲江就兴建了一处專供帝王游猎的禁苑—宜春苑。其中有宜春宫,《三辅黄图》云:“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隋朝因建设新都城,将曲江圈成皇家禁苑。唐朝对曲江池进行改造,使曲江地区成为时人游玩的绝佳去处。唐文宗《听诸司营造曲江亭馆束力》曾言:“都城胜赏之地, 唯有曲江。”
曲江虽属帝王的宫苑,也可供公众游赏,为公共园林。每至佳节,人们常倾城而至,“满园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康骈《剧谈录》载:“(曲江)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观盛于中和、上巳之节。”唐《驾幸芙蓉园赋》云:“流连帐殿,弥望帷宫”。这些都反映了曲江池的热闹非凡。
二、曲江附近主要建筑
(一)曲江池,主要以水景而著称,唐时对曲江池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开凿,使得水面进一步扩大,并在池周围种植了花草树木,修建了楼台亭馆,风光旖旎的景色使之成为长安城最有名的娱乐场所。
(二)杏园,位于唐长安城通善坊,在曲江池西岩,与慈恩寺相对,并紧靠寺的南边,所以也称南园。杏园因 “杏”为主景而得名,是唐朝新科进士举行“探花宴”的场所。
(三)芙蓉园,位于曲江池南岸,因处于城南,又称为南苑。其为皇家园林,非帝王宣召不得入内。开元二十年,唐玄宗为了能够去芙蓉园而不为外人所得知,还特意修筑了从兴庆宫到芙蓉园的夹道。
(四)慈恩寺,位于晋昌坊东部。是玄奘法师翻译经文的地方,院内的大雁塔保存至今。大慈恩寺南临黄渠支渠,是林泉形胜之地,园林景致绝佳。
(五)乐游原,位于朱雀街东升平坊与新昌坊一带,为一隆起的高原,因汉武帝以此为乐游苑,故名乐游原。到了唐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造,遂成为以冈原为特点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
(六)青龙寺,位于新昌坊,占全坊面积的四分之一。在乐游原顶至南坡一带,寺内松柏参天环境很是优美。
三、曲江游览的主要形式。
(一)皇帝出游。
唐朝的皇帝很喜欢到芙蓉园内游玩。杜牧《长安杂题长句》诗中有:“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描写了唐朝皇帝从夹城中南去游幸芙蓉园的情景。芙蓉园属于皇家园林性质,普通的官员和百姓是没有资格随意进出的。
(二)百官宴饮。
唐代继承隋朝上巳日君臣同宴曲水旁的活动,盛唐时经常在正月的晦日、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三大节日,赐宴百官于曲江亭或乐游原,基本形成了三节赐宴的制度。三节赐宴百官于曲江,由京兆尹负责组织,彩舟行筋,赐酒赠乐,赋诗作文,是曲江重要的文化活动。在赐宴的一天,京师的长安、万年两县的官吏都会对曲江进行精心的布置。官府还特许商人将珠宝珍玩等陈列在指定的地方,供人民观赏、购买。
(三)杏园探花。
唐时规定,新科进士要全部参加杏园探花的活动。“人置被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逢花即饮……其被袋,状元、录事同检点,网(缺)一则罚金。”新科进士自己带着各种东西可以随时设宴,公私花园都为进士开放,并以进士去自己家园林赏花为荣。
(四)雁塔题名。
唐朝新进进士的又一莫大荣耀。兴起于唐朝,清朝末年仍有人在上面题字。诗人白居易一举及第,时年二十七岁,是同年中最年轻的,于是其自豪地赋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当时题名雁塔的风气很重,塔身四面,皆是题名,就连塔院小屋的墙面上也题有名字。
(五)曲江流饮。
据同书卷《散序》记载曲江大会的情景:“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东床,车马填塞,莫可禅述。”从文献可以看出,曲江举行的进士宴也是一个举国胜游的日子,上至皇帝,百官公卿,下到商人、平民、俨然一个盛大的节日。宴前数日,曲江焕然一新,许多商人来此抛物品;公卿贵族们带着家眷来此观光,想在年轻的进士中为自己的女儿物色佳婿;连皇帝也来凑此热闹,通常会在这一日带着后妃驾幸紫云楼,观赏盛景。
作为古长安城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曲江是唐朝规模较大的公共园林,它不仅是皇室贵族的游宴之所,同时也是京城百官、文人墨客以及平民百姓春日踏青、秋日登高望远之处。皇帝出游、百官宴饮造就了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盛况;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拓展了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的内涵;曲江流饮、君民同乐让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立体而生动。唐曲江园林文化活动折射出了当时的唐长安城人的娱乐生活全貌,它的秀美风景承载着大唐王朝昔日的太平盛世, 它的沧桑变化也见证了李唐王朝的兴衰荣辱。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2
[2]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3]刘晌.《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4]王定保.《唐擦言》,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5]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
[6]张永禄.《唐都长安》,三秦出版社,2010
[7]吴小勇.《唐曲江园林名胜及其文化活动术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