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茹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使用手机的用户已高达13.09亿,且4G用户量过半,这一庞大的数据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获取学习、生活信息的主要来源。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所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型教学模式。混合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正式教学方式与课外非正式教学方式的混合,课堂教学中讲授式教学与自主式学习的混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混合以及学习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混合。
以高职船舶类核心课程船舶建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混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针对船舶建造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其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学习者借助移动终端完成混合课程网络平台的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利用CNKI进行检索,检索项设置为“主题”,检索词为“混合课”或者“混合课程”,时间跨度为2008-2017年,总共发表相关文章1700多篇,从研究数量来看,我国在混合课程发展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迅速增多。
从2008年潍坊教育学院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初探”到2017年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及大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成功应用可知,混合课程从理论研究正逐步转变为应用实践研究。目前,混合课程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中小学得到大力推广,而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仅有少数基础学科采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某一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构建混合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
作为高职船舶类的核心课程,船舶建造是针对放样工、钢料工、装配工岗位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来创设任务的,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船体放样与号料、船体建造工艺编制、船体建造现场施工技术指导、船体建造质量检验、船舶装配等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后继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是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要求而开发建设的,是一门与船体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工学结合课程。
目前船舶建造采用的是传统媒体加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该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可知学习者对于书本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是涉及实践内容(例如样板展开、仪器设备操作以及船舶下水等)的学习效果较差。学习者迫切需要一种可以不限制学习时间和地点的有效学习模式,所以将混合课程教学模式融入船舶建造中,既可以保留原有课堂授课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移动终端的作用,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增强学习者对问题本身的探索精神。
对船舶建造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是网络平台在线教学设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各自教学模式的优势,二者互补,实现混合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为授课者和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互相交流。船舶建造课程共分11章,是依据船舶建造工艺进行划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具体章节的内容。
图1 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设计涵盖的3大方面和8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其中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是依据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例如课前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是考查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成果。
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不能照搬教材全部内容。船舶建造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造船工艺技术,所以要结合现在的造船行业情况,明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不但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要内容上,而且要设计好检查、解决难点的方法。
混合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将课堂讲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较之微课和慕课等新型网络课堂,更便于学习者课上交流及课下学习。
3.2.1 在线教学设计思路
在线教学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和教师考核为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课程学习、项目学习、项目拓展、在线题库以及行业规范等,涵盖了全书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在后面的模块化设计中将详细介绍。项目拓展是指造船行业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加工工艺、机械操作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拓展学生视野,可提高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积极性。在线题库涵盖全书的考点,是学生期末复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浏览学习或者下载学习。行业规范包涵船舶建造方面的权威规范,例如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造船行业,为以后尽快熟悉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3.2.2 学习模块设计
在项目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点分5个模块,以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进行学习。以项目三船体钢料加工为例,先进入本单元的导学环节,了解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学习步骤,快速地掌握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是课前讨论环节。学生可以点击相关知识点的讨论区,回答已经设置好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讨论,通过发帖留言的方式解决问题,代替了传统的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利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这一模块的讨论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课前讨论,学生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第二是微课学习环节。微课是以一个或多个知识点为主,通过5~10分钟的微视频来讲解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微课视频可以运用多镜头、特效制作等形式,吸引学生观看。视频讲解要贴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模拟动画环节。模拟动画是一种描述问题的手段,通过动画制作软件,将船舶外板展开、仪器设备操作等用三维的形式演示出来,视觉效果良好,节约教学成本。每一个动画演示时长不超过1分钟,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动画进行学习。
第四是在线测试环节。在线测试是属于课后学习环节,在完成上述环节后就可以进行在线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分值设置满分为20分,低于12分的视为不合格。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为主,侧重随堂测验。测试方式可以是题库随机抽题,或者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测试时间通常在10分钟左右,不会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
最后是课程作业环节。在模块学习的最后环节,学生需要完成本节课的课程作业,这是对学生全部学习内容的检测,通过课中学习、微课学习以及交流讨论,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
进行混合式教学应采取线上和线下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在线学习、项目考核以及期末考试成绩4部分组成。成绩构成及比例如表1所示,在线成绩考核标准如表2所示,项目成绩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期末成绩考核标准如表4所示。
表1 成绩构成及比例
表2 在线成绩考核标准
表3 项目成绩考核标准
表4 期末成绩考核标准
通过对学习该课程的7个平行班跟踪调查可知,采用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进行了合理化设计,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课堂教学成效。采用新的考核标准,使得学生不再惧怕考试,而在观看微课视频、参与在线讨论和答题中学会知识。此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下一步工作将在保证学习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学习资源所占空间,避免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出现视频无法播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魏晓会,郑小军.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06-2015年CNKI期刊论文[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75-78.
[3] 林丽萍,郜彦彦,张凤英,等.“互联网+教室”混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食品微生物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12):118-123.
[4] 雷励华,左明章.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38-43.
[5] 吕青.基于SPOC的混合课堂教学设计[J].福建电脑,2016(1):83-84+89.
[6] 蒋鑫.互联网+背景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