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青,朱建达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015011)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与此同时江苏省在“十二五 ”期间也提出“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目标 。在该背景下,通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已成为必然。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村庄环境质量的保证,由此村庄环境整治成了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途径。作为村庄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院落空间,直接影响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以及环境整治目标的完成。因此,院落的营造对乡村整体景观风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在苏南地区,每家每户的前后院落更是村民日常活动的载体,大多数院落紧邻着水系,苏南地区的水乡特色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凸显了村庄的形态,同时它还担负着调节一定范围的小气候、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功能[1]。由此可见,村庄环境整治中院落营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苏南地区乡村院落大多的形式表现为“独门独户”“前后两院”“院水相连”等特征。经调研发现,苏南地区对院落的整治营建大多属于村民的自发行为,方式较为单一,功能也显得单薄,硬质铺装与边角空间绿化相结合是主要形式,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场地主要为晾晒农作物的用途,也同样承担着停车场的功能。也有部分村民在庭院中置放石材桌凳,好成荫纳凉[2]。还有少数村民有在院落中侍弄花草栽植盆景的爱好(见图1)。
图1 院落的几种典型现状图
整体而言,苏南地区乡村院落的营造现状缺乏科学的合理和艺术的指导,只满足村户最基本简单的功能,与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院落营造的地域、文化等特色的充分发掘,还需从乡村环境的整体视角出发,为乡村院落的营建,在技术、经济及风格样式上的支持和引导,致力于营造符合乡村本地条件和乡土文化,又满足村民实际需求的院落空间。
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村民越发开始注重经营自身的居住环境。一个实用宜人的院落已成为现今乡村村民的共同需要,不仅可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氛围,也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休憩的室外空间[3]。院落历来都是村民纳凉、交流、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大人们的谈天说地,儿童们的嬉戏打闹都在院落中进行,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休憩交流功能是院落最主要的功能[4]。
在乡村,农作物的晾晒是很普遍的现象,而晾晒的场地一般就是门前屋后的院落空间,向阳、宽阔、平整、方便和易看守等特点都使其成为晾晒场地的重要条件[5]。另外,院落还常作为临时储存空间来放置各种生产生活物品,与此同时,在小汽车越发普及的当下农村,院落还兼备了停车场的功能。
房前屋后种植是乡村绿化最普遍的形式,也是最符合村民需求的方式[6]。事实上,植物一直是院落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院落绿地虽成块状分散,但面积总和在乡村建设面积中的比例也是可观的[7]。通过乡村道路和水系等轴线要素,使得各块院落绿地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乡村的景观底色,连同村庄的其他绿地一起发挥着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的作用。
庭院的绿化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纯粹观赏作用的花草树木和有实用价值的果蔬作物。在苏南地区,通常用菜园的形式来充当院落绿化这一角色,是村民实际需求最直接的体现,在达到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凸显了乡村乡土特有的景观形式。
绿色植物的空气净化、小气候调节、噪声降低等功能已被大众知晓,这也是院落生态调节作用的一部分,另外,它对乡村整体景观面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路旁开放的院落景观带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以及精神上的愉悦感。院落的营造要在符合村庄整体风貌定位下,加强本土文化、水乡特色、历史传承等景观元素的融合,塑造出与整体环境相呼应的,优美宜人的乡村院落景观,进一步提升乡村整体景观风貌和人居环境水平[8]。
村民是村庄的主体,也是整治结果的直接感受者,院落直接连着村民的住宅,院落的整治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他们的实际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着实施的顺利程度以及效果的好坏。因此,遵循以村民为本的这一出发点,切身关注村民的真实想法是院落整治的第一原则。
村庄环境整治强调村庄风貌特色的挖掘和塑造,而特色是有若干要素组合而成,其表现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在院落方面,要从各户各院的具体特征着手,从整体的把握到细节的推敲,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汲取可拓展发扬的元素,从而使得院落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9]。
总体来说,村庄环境整治的实施周期比较短,对于各项规划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做详尽的施工图,另外整治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村民的直接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整治规划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设计成果要求能对环境整治工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引导与项目的细化相结合是增强实施性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村民能够自行实施的院落整治营造这块内容,在遵循村庄环境整治大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对设计的引导,提出合理、科学、实用的整治内容与方法,积极鼓励村民自身参与,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根据苏南地区农宅院落的共同特点,整治的通用做法一般分前院和后院部分。紧挨着道路的前院,部分道路需拓宽,拆除院内部分乱搭乱建建筑,优化空间布局;而沿水的后院,需拆除鸭架禽舍,恢复生态驳岸,整治亲水平台,增强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住户之间的零碎地块多以小乔木种植为主,进行空间分割,前院沿村庄的道路也可种植少量景观性低矮乔木,让院落空间有适当的围合感(见图2)。
图2 前后院整治示意图
同时,因该地区院落现状个体间的功能、规模和设计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可将苏南地区乡村院落整治大致归纳总结为三种模式:常规型院落、种植型院落和休闲型院落(见图3)。这三种院落布局模式具有实用、易实施的特点,受大多农户青睐,适用于苏南普遍地区。它们均强调在原有的基础和功能上进行整合修缮,增加必要的植物来美化院落,并根据自家对院落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对应的整治。因此,这三种模式下的营造效果,更加贴近村民日常的活动,就如种植的一簇簇丰茂的蔬菜和瓜果,晒置的一片片相连的稻谷、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也使乡村景观的特色更加凸显。下面将对三种模式做具体介绍。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各项功能较均衡,也是最为典型的布局形式,颇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前后院有一定面积的菜园和适当大小的硬质铺装。沿宅前道路做适宜宽度的入户空间。前后院的硬质铺装除了满足基本的通行、晾晒、停车功能外,亦可作为交往、休闲等空间,花架、矮墙的布置,既是一种空间限定,又可作为休闲设施来使用(见图4)。
图3 三种形式示意(①-常规型 ②-种植型 ③-休闲型)
图4 常规型院落布局模式图
该模式强调种植和休闲软硬空间的和谐搭配,较能满足村民日常各种需求,且院落各功能间可实现较灵活地转换。绿化地既可以种植瓜果蔬菜,也可以种庭院观赏植被,通常是后院是菜地,前院的绿地则种植观赏性较强的庭院景观植物;同样,因为有一定规模,硬质铺地既可以作为休闲空间,也可为晾晒提供一定的场地,还可作为停放车辆的空间,也得到了较为灵活的转化;后院尤其要注意邻水空间的处理。
此模式适合中等较规则院落,前后院均衡,且户主具有较典型的乡村生活需求,同时有院落功能俱全,能灵活实现转化的要求。
相对于常规型,该布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院落种植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在面积规模较大的院落中种植蔬果,以固有的田园景观和自然风光作为该布局形式的一大亮点,使得整个空间看起来是郁郁葱葱、绿荫围绕的乡村独特风貌。具体做法一般是前后院都有大面积的菜园,硬质铺装较少。前院的菜园中可沿道路、入户空间种植果树,来作为空间指引(见图5)。
菜园面积大、铺地面积小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成规模的种植场地形成了较鲜明的乡村田园景观,该布局下的硬质铺地一般发挥的是作为通道的功能,晾晒、停车以及休闲等功能则相对弱化。由于菜地较大,灌溉设计要合理,另外菜地四周,尤其是邻中间硬质铺装的区域要适当种植有围合作用的乔灌木,形成一定的区域界定。
此模式适合农宅间空地较多、面积较大且多呈不规则的院落,且户主是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家庭,有较大的生产种植需求。而对其他需求相对可适当将就弱化。
休闲型院落布局是运用类似城市景观设计手法,结合各种设计风格,采用有现代质感的材料,注重满足院落休闲交往等功能需求的景观设计,同时特别注重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和休闲体验。这样的设计也同样能提升乡村整体风貌,进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治系列目标。休闲型院落通过乡村院落基地的分析,在人文历史的凝练前提下,同样注重居民的功能需求和环境心理。通常的形式是前院普遍以硬质铺装和植被绿化为主,以不同的铺装形式组织分割交通空间、休闲空间、附属空间,后院主要是小面积的菜园、花园等(见图6)。
图5 种植型院落布局模式图
图6 休闲型院落布局模式图
小面积菜园或菜地直接转变成软质绿化变成休憩空间的一部分,十分充裕的休憩空间可以分割成不同功能,满足户主各种休闲需求。
此模式适合农宅间间隙较紧,硬质面积较大且内向性的院落,且户主是以少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家庭,几乎无生产种植需求,向往现代感较强的庭院装饰以及相对应的生活方式。
院落是村民住宅和外界的过渡空间,是住宅的延续和自然的缓冲,村民的生活生产都与之息息相关,院落承载了比如晾晒、休憩等日常活动需求功能。在功能、景观、文化上满足的院落是良好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前提。另外,院落的营造对乡村整体景观风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介绍的苏南地区村庄环境整治中的院落空间营造,是具有水乡特色的三种典型布局,依托地域文化,结合村民实际需求,以期对类似区域乡村院落的建设整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张墅阳.传统与现代皖北乡村民居的特征比较[J].建筑与文化,2016(12):146-147.
[3]刘娟娟.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农村庭院研究——以兰考贺村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4]范志浩.河池农村庭院林业生态建设模式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26(3):36-38,47.
[5]宫一路,黄磊昌.城市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平面形态研究[J].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6]陈明.西北地区新农村节约型庭院建设模式研究——以陕西省定边县农村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7]吴永曙.福建省乡村庭院绿化构建技术[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8]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9]鲍沁星,马军山,周景嵩,等.“土”与“新”交融的江南水乡农家乐庭院改造研究与实践[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