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2018-04-04 06:02邱秋江欧海宁赖耀铭
关键词:运动障碍氯化钠肢体

邱秋江 欧海宁 赖耀铭

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血管阻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原因导致脑部血流供应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发生凋亡、坏死,累及不同的功能区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疾病[1]。其表现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人类社会一大顽疾[2]。目前具有循证依据的治疗为介入取栓、阿替普酶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固斑、依达拉奉注射液抗自由基以及神经康复等,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3-8]。有研究表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帮助脑组织增强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维持兴奋/抑制性氨基酸的动态平衡,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调节纤溶系统平衡,其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多途径来完成的[9]。本研究观察对比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8年2月至10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根据患者的卒中临床症状体征及MRI或CT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死;(2)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至少一项小于6期;(3)无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17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等严重心血管疾病;(2)伴严重意识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无法配合试验者;(3)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4)精神异常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肢体、智力严重残疾者。

二、分组方法

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将连续入组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7例[10]。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TOAST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内容见表1。

三、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或/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固斑、依达拉奉注射液抗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等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及针对性肢体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弘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893,每支 100 mL)静滴,1 次/d,连续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估肢体运动功能,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四、评定标准

采用Brunnstrom分期及简化Fugle-Meyer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共分为6期,分别对患者手、上肢及下肢3个部位进行评定比较,分期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简化Fugle-Meyer评分,主要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1)Ⅰ级,<50分,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2)Ⅱ级,50~84分,患肢明显运动障碍;(3)Ⅲ级,85~95 分,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手功能障碍;(4)Ⅳ级,96~99 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疗效评定标准:(1)有效:Ⅰ级或Ⅱ级转化为Ⅲ级有效(即肢体严重运动障碍或明显运动障碍转化为中等度运动障碍),Ⅲ级转化为Ⅳ级有效(即肢体中等度运动障碍转化为轻度运动障碍);(2)无效:患肢评级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

治疗14 d后,2组手、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Brunnstrom分期比较,试验组手、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4、1.267、1.542,P=0.307、0.820、0.735)。具体内容见表 2。

二、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e-Meyer分级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Ⅰ~Ⅱ级患者分别为65、63例;治疗后分别有25、14例肢体功能转化为Ⅲ级。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P=0.046)。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Ⅲ级患者分别为22、21例;治疗后分别有6、5例肢体功能转化为Ⅳ级。试验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5)。

讨 论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达2亿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脑梗死患者多存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且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血栓形成、动脉到动脉栓塞和心源性栓塞、低灌注及后继氧化应激、再灌注损伤等,病情重,致残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患者入院治疗多进行抗血小板、抗凝、降脂固斑、溶栓、介入取栓、改善侧枝循环、抗自由基、营养神经细胞及神经康复等综合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中成药制剂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缺乏中成药制剂在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临床对照研究,结合现代研究表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多途径来完成的[9]。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分析。

从Brunnstrom分期角度分析,试验组、对照组的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全面而程度不同的改善作用。对于偏瘫患者,其中手功能的恢复相对难,上肢近端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较好,因为手投射在运动中枢的区域较大,各种TOAST分型脑梗死易于累及。当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时,手运动功能往往损伤较大,同时手运动多为精细运动,而手指的精细运动恢复最慢,故手运动功能恢复较难较慢。而手运动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往往又拖累上肢的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故偏瘫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相对好。但如果是选择性的单下肢瘫痪或双下肢瘫痪,那又另当别论。另一方面,试验组在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肢体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手、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值高于对照组,推测可能存在有协同作用,可以使患者获益更大。

从Fugle-Meyer评分角度分析,各Fugle-Meyer级别患者的疗效各有其特点。

Fugle-MeyerⅠ级患者病情重,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患者大脑运动中枢损伤面积大,神经功能重组、再建基础差,脑损伤周围脑区代偿有限,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神经基础薄弱,存在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法运动。治疗周期仅为14 d,短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疗效有限,神经功能重建不可一蹴而就,患者从Ⅰ级向Ⅲ级好转较少。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Mean±SD)

Fugle-MeyerⅡ级患者大脑运动中枢损伤后有残留,但有神经功能重组、再建基础,脑损伤周围脑区也可代偿,所以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神经基础。在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辅以针对性肢体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可使疗效更好,或是使肢体功能康复的时间缩短,在住院的14 d已有所体现,患者从Ⅱ级向Ⅲ级好转较多。

Fugle-MeyerⅢ级转化可为Ⅳ级的患者病情较轻,多为小动脉闭塞型病变,“腔隙性脑梗死”且为非关键性部位梗死,大脑运动中枢大部分保留,神经功能相对完整,重组再建相对容易,具有自身修复的自动调节机制,肢体功能恢复较快较好,故2组患者无差异性。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活性成分为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和磷酸川芎嗪[11]。银杏总黄酮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患者脑组织自由基的生成[12-13]。银杏总内酯可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从而减少微血栓形成。磷酸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14-15]。三种有效物质协同作用,能使tPA表达增强,改善纤溶功能,提高机体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16]。

综上所述,在标准脑梗死二级预防、肢体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氯化钠肢体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