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洋
有些父母并非不知道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而是担心生活教育浪费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坚持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的妈妈,我们来看看她的孩子怎么样……
我认为,教育无大事,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对女儿的生活教育是让她多看、多玩儿、多做,总之,尽可能多地体验。
我的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看各种昆虫,这种不停动着的小东西引发了她深深的好奇。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会让她去观察昆虫。女儿7岁时,有一次我陪她看蚂蚱打架、交尾,看了半个多小时。煮粥的时候,发现绿豆里长虫子了,我不会倒掉,而是让女儿来看。孩子的学习是有个过程的,只有先亲身体验,再结合父母的解释和书本知识的补充,他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成自己理解的知识。
女儿还养过很多动物,比如鸟、乌龟、仓鼠、兔子、猫。一个人的爱和慈悲更多是和周围世界联结的。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养了两只小兔子,有一只兔子死了,女儿放学回家,看见死去的兔子,哭得非常伤心。她和爸爸一起把兔子埋在了一棵树下。后来,她写了一篇文章,那种平等心和悲悯心,没有亲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我觉得,孩子要亲身体验很多东西,他和这个世界的联结才是真实的,才会有真情实感,孩子的灵性也是在和世界的互动中被呵护的。
在我们家,玩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每天都安排游戏时间,根据女儿完成作业的早晚,晚上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亲子互动时间,所以女儿写作业很少磨蹭。我们一家三口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拼一幅1000块的拼图,每天回家时随手拼几块。拼好后,女儿感慨地说:“事情怎么做都可以,最终总会完成的。”我们还一起比赛打扑克、掰腕子、转呼啦圈,玩儿得特别好。玩儿竞技游戏时,我们从来不会故意让着她。因为孩子不可能不受挫折的,在一次次受挫后,慢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情商才能提高。其实,孩子的智力、人际互动、情绪管理等能力,都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周日是我们的家庭日,全家人不工作不学习,一起出去玩儿,爬山、逛公园、参观博物馆……我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因为经常爬山,女儿的身体很健康。
节假日,我们更要带着女儿出去玩儿。女儿上初一时,五一假期,我们带她回老家,正赶上庙会,我先生就带着女儿去看社戏。她回北京后写了一篇作文:“帷幕拉开了,悠扬的二胡声传了出来,打扮得有模有样的、穿着戏服的戏子们‘咿咿呀呀地唱开了。那声情并茂的小旦,唱到伤心处眼里泪花涟涟,唱到高兴处一双大眼睛顾盼有神……社戏落下了帷幕,已经到了深夜,村民們三三两两地散去了。我跟爸爸打着手电筒,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往回赶。天上的星星很亮很亮,路边林子里的鸟叫声不时传来。在这静谧的山里,我感到心旷神怡,由衷地爱上了山村灿烂的民间文化,并对勤劳朴实又智慧的农民产生了敬佩之情……”如果没有生活,女儿怎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呢?
女儿高二时,我们还做了一件特疯狂的事情—打飞的去看流星雨。第一天晚上飞到呼和浩特,第二天早上飞回北京。在观看流星雨的两个小时里,女儿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太神奇了!”我觉得这种体验很宝贵。
除了看和玩儿,做也很重要。女儿爱做的事情,我从不阻止她。小时候,女儿喜欢缝娃娃的小衣服、洗衣服、做饭,我都给她机会让她做。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跟大人一样能干,不用要求,他会抢着做家务,这是成长的需要。包括刷马桶我们大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都愿意干。
做家务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很多父母说孩子写作业慢,其实就是因为从小不动手,所以,手跟不上头脑的速度。做家务,还让女儿更理解父母的辛苦。我女儿小时候洗袜子,洗完之后对我说:“妈妈,你每天洗袜子好辛苦啊!”她很心疼我。觉知,是要有感觉才会知道的。女儿长大后,我们规定了每个人的责任区:我负责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先生负责我们的卧室,女儿负责她的卧室。家里养宠物时,女儿也要负责打扫笼子。既然她要养,就要承担照顾宠物的责任。
很多人问我:“你总带孩子出去玩儿,允许孩子养很多动物,还让她做家务,这些都是花时间的事情,就不怕影响她学习?”我认为学习与生活教育是不冲突的。我们是让女儿先完成学校的功课,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她的生活丰富多彩,所以,她学习的时候也是兴高采烈的。其实,如果把学习的概念狭隘化,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人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和这个世界互动的过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随时随地的。女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学习。另外,我们家读书的气氛也很浓厚,到处都是书和报纸,所以,女儿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我想,女儿考上北大,就是生活教育不影响学习的最好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