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睦
【摘 要】劳动午报社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多年来,《劳动午报》无论从发行量、报纸功能定位,乃至所属地区工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上看,在全国工人报刊系统中都具一定的代表性。头版头条作为报纸的重要看点,既是工会报新闻创新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检验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午报》近年来对头版头条的创新不断进行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其中,多种组合,加强版面间的前后照应,不断加强新闻策划,加大深度新闻比重,同时打造有“色彩”的新闻报道,不啻为《劳动午报》头版头条改革与提升的一剂良药。对其进行探索分析,有助于厘清工会报头版头条报道实现差异化创新的规律性因素,具有一定标本意义。
【关键词】工会报;头版头条;差异化;创新
劳动午报社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前身《北京工人》,1993年1月1日复刊,2000年12月更名为《劳动午报》。多年来,《劳动午报》无论从发行量、报纸功能定位,乃至所属地区工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上看,在全国工人报刊系统中都具一定的代表性。
2013年,改版前的《劳动午报》作为北京市总工会的机关报,北京市唯一一张工会类的报纸,虽然发行量已达16万份,但社会影响力、报社经营状况和读者满意度并不能与之成正比。改版是《劳动午报》中长期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于是,办一张社会化的工会报,办一份对工会管理者有用、职工爱看的工会报,是本次改革的目标。“工会有用、职工爱看”的定位,是《劳动午报》与社会综合类报纸的明显区别。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头版头条是媒体新闻创新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检验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工会报在配合工会组织工作的同时,虽然在加强和创新主题报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和版面,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总感觉难摆脱同质化、模式化、程式化的窠臼。因此,在头版头条的策划执行过程中,工会报亟需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的竞争之路。
《劳动午报》于2013年10月8日进行了改版。笔者为突出在改版前和改版后,《劳动午报》在主题报道差异化创新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尝试和探索,把实证研究的时间定为2013年4月1日至10月16日。跨度半年的研究覆盖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暑期、中秋节、国庆,对于一份工会类报纸来说,这些节日也正好是民生新闻和工会新闻大显身手的时刻。尤其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劳动午报》的主题报道提供了舞台。
在内容方面,可归纳为工会主题新闻报道、要闻主题新闻报道、民生主题新闻报道及摄影图片主题新闻报道四大类。对于工会主题新闻报道和摄影图片主题新闻报道,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还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放入主题新闻报道之中。
(一)报道的类型
2013年4月1日至10月16日的《劳动午报》,共计头版头条新闻167篇(注:每周6期报纸,“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十一”期间休刊)。笔者把所有的报道内容统计出来并分为8个类别,其中有会议类的主题新闻13篇、领导人活动的新闻9篇、工会工作新闻27篇、典型报道新闻20篇、维权新闻12篇、民生新闻44篇、事件新闻7篇以及行业新闻35篇。而会议类主题新闻报道又可以细分为会议重点新闻解读6篇,以及会议程序性报道7篇。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4月1日至10月16日,行业新闻、民生新闻、工会工作报道构成了头版头条新闻的主要内容。民生新闻在头条中的分量较大,但其并未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再看工会工作新闻,经验类的成就报道充斥版面,介绍整体性的工作和深度挖掘的新闻比例很少。
让我们再来看看10月8日改版后的报纸头版头条,笔者注意到,记者编辑更加善于把文件讲成故事,从数字中提炼出变化,而且会议类型的新闻报道也逐渐从程序性的报道中解脱出来。
1、议题设置的内容
从图2中很容易看到,头版头条新闻议题的信息量比较大。按篇数统计,经济新闻71篇、和谐劳动关系39篇、行业建设与职工风采35篇、工会工作28篇。不难发现,头版头条在内容上除了对全市社会经济工作的把握外,还突出体现了一份工会机关报的属性,把“工会有用”这一办报宗旨放在前面。再来看看四个议题,大都紧贴北京市政府以及北京市总工会的重点工作来设置,体现了《劳动午报》的喉舌功能。不过,要成为一份“职工爱看”的报纸,却做得不到火候。改版后,这一问题正在改变,聚焦职工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的报道正慢慢增加。
2、报道中提到的人物身份
笔者对改版前和改版后进行了比对,发现这方面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因此笔者选择整体研究。
我们从图3可以看出,改版前《劳动午报》作为机关报,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不但报道北京市党政领导,还报道北京市总工会主要负责人。但在改版之后,普通劳动者与北京市领导上头版头条的数量愈来愈接近,体现了职工报纸的属性。
改版后的《劳动午报》在主题报道创新方面进行了尝试,除正常报道领导人出席的活动外,还选择了将代表职工心声的人物放到报道里,比如学者、专家、权威人士等等,并且采访劳动者对政策的理解,丰富了报道内容。如图3所示,两个群体的上版数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
(二)头版头条新闻的报道文体
做过头版编辑的人肯定有这样一个感受,头版头条新闻多与“命题作文”有關。既然内容上不能有突破,那么就只能在文体上做文章了。
通过表1不难看出,编辑在创新头版头条的主题报道形式方面绞尽了脑汁。其中,通讯类、消息类的增多。通过改版前和改版后的报道篇数对比发现:人物通讯和新闻消息的稿子逐渐加多,而典型经验的稿子逐渐减少。这一点反映出头版头条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报道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另外,述评/综述和调查类稿件也从改版前的0篇分别升为2篇和10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再是单纯的就新闻报新闻,而是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劳动午报》在头版头条的主题报道上进行的探索,让原来重宣教的文稿活了起来,让读者爱读。
(三)版式安排
1、版面元素的排列组合
头版的视觉冲击力及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欲望往往受版面组合形式影响,优秀的版面语言可以提高报纸的辨识度,从而吸引读者。
图4中的单条说的是头版头条新闻区域中只有一篇重要新闻稿件,没有设置别的形式的组版元素。笔者统计的数据表明,单条新闻在改版前后的数量共为100篇,改版后,篇数占比有所减少。《劳动午报》对其进行的尝试有三:配图片、配报道和配短评。其中配图片的共有16篇,配报道的有6篇,配短评的有6篇。
图5是对头版配图情况的说明。在图片新闻中,笔者进行了划分,有一线劳动者、主要领导,还有其他事件性新闻图片。改版前,一线劳动者的图片占13%,主要领导的图片占84%。改版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
2、色彩的灵活运用和显意功能
报纸排版中的色彩分包括背景色、边框色及内容色。背景色指的是文本底色,一般用于标题、导语、编者按和链接文本内容;边框色用于框定范围的线条;内容色指的是用于报道中的数据、箭头装饰及栏目标志等色彩。
综合性考量,要实现主题新闻报道的创新,色彩的视觉冲击也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劳动午报》除头版、中间两版和最后一版是彩色印刷外,剩下的采用黑白版印刷。此外,周六出版的“劳动者周末”则为全彩印刷。
笔者发现,色彩除了可以让版面变得更漂亮,还可以实现隐性的信息传递,以及渲染主题、影响读者心理等功能。这一点,在“劳动者周末”的头版头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比如,一提到技术工人,一般想到“蓝领”一词,所以在做《技工,不能在我们手中断代》这篇新聞报道时,美编自然而然想到了用蓝色作为呼应主题的主色调,引起读者的联想。
三、头版头条差异化创新规律
(一)多种组合,加强版面间的前后照应
在创新主题报道的同时,《劳动午报》改变了单一的报道方式,把报道重新排列组合。就头版头条来说,四成的报道选择了组合式报道。其中,配发评论、配发新闻图片是经常会采用的方式。多种组合,前后照应,拓宽了版面的报道空间,增加了读者的信息获取量,改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二)打造有“色彩”的新闻报道
本文提到的色彩,一般是指稿件的内容色彩、背景色彩以及边框色彩。《劳动午报》在改版后的头版报道中,色彩运用得更为灵活。比如大字号的标题,再加上冲击性强的色彩,副标题也可以通过突出背景色彩来吸引读者等。另外,色彩的运用还可以烘托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硬新闻的温度,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工会类报纸的头版报道就不再是板着面孔了,而是在严肃和权威之外,多了一份让人亲近的温暖。
(三)加强新闻策划,加大深度新闻比重
对于头版头条来说,一个好的新闻策划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个就是策划报道。主要为新闻宣传报道重点、民生类热点焦点的话题等,一般体现为“命题式作文”。第二是策划版面。一些小的稿件,经过编辑的独特编辑整合,使碎片化的信息形成“1+1>2”的传播力。第三是策划活动。现代传媒业态发展,使报纸从信息的提供者逐渐向各类资源整合者转变,体现了市场营销意识。同时,加强与读者的互通,还可以提高报纸的品牌影响力。
如今面对职工们的强烈需求,工会类报纸要抓住头版头条报道创新以及提升影响力的机会,把创新作为主题的集中和延伸报道的方式,围绕受众的需求,在传播空间和平台上不断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作者单位:劳动午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