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海陆的起源》发行于1915年。此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这本惊世之作被数次再版;尤其是第三版被译为英文后,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的每一次再版都加入了魏格纳最新的证据资料和科学界的论争。
尽管魏格纳用有力的证据给了“固定论”致命一击;但是,科学界普遍认为,漂移假说的论证表面上看似严丝合缝,但它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通俗说来,各个大陆好像在玩“碰碰车”游戏,魏格纳没有正确解释“大陆为什么发生漂移”或者说“究竟谁在推动大陆漂移”这个根本问题,他把漂移的动力来源错误地归结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因此,在众多地质权威的否定下黯然离场。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被分为若干板块。由于地幔存在对流作用,这为海底扩张和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提供了深部动力;所以说,陆地运动不过是地壳内部剧烈运动的表观现象。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要完成对大陆漂移假说机理的正确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魏格纳对这个最核心问题无法给出正确、完满的说明,大陆漂移假说逐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要继续前行,前方很有可能矗立着万丈绝壁,高不可攀;要转身回头,岳父当年劝说他放弃地质学的情景历历在目,言犹在耳,这么多年的心血就将白费……
魏格纳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很快就有了决断。
格陵兰,白色雪国。那是魏格纳梦寐以求的神秘圣地,他一生四度来此探险。和未婚妻订婚没多久,魏格纳就第二次踏上那片秘境去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也记录了魏格纳在格陵兰的许多地质发现,也许最终的答案就在冰雪覆盖下的格陵兰岛。
1930年,魏格纳第四次踏上格陵兰岛。漫天雪花,呼啸狂风,似乎在逼迫魏格纳回头,但是他丝毫没有动摇。这片大地用-60℃的严寒和冷酷无情的极夜为魏格纳送上了50岁生日的祝福。第二天,魏格纳和他的爱斯基摩人向导踏上征程,一去不返。
恶劣的气候条件几度迫使人们放弃对魏格纳一行的搜救工作。直到1931年4月下旬,搜救行动才得以继续开展。狗粮箱、雪橇、另一架雪橇、滑雪板、滑雪杖……找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直到生命的危急时刻,魏格纳和向导依然保持着前进的方向。人们最终发现了魏格纳的遗体。冰雪之下,这位一旦行动就绝不回头的探险家安详长眠。
19世纪末期,欧洲的登山热转向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这里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心目中新的圣地;不过,直到20世纪初,还是没有人能够成功登顶珠峰,其中包括了伟大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他在有生之年曾三次尝试征服珠峰。1924年,在最后一次尝试攀登珠峰的征程中,马洛里永久地留在了这里。
曾经有记者问马洛里为何痴迷于攀登珠峰,不堪其扰的马洛里说了这么一句话:“因为山就在那儿!”
珠穆朗玛峰顶之于马洛里,岂不是大陆漂移之于魏格纳?
魏格纳走了。大陆漂移假说也陷于沉寂。那是一段灰暗的时光。在当时的地质学界,公开支持大陆漂移说者本就寥寥,因为如果他们胆敢支持这个论点,就将面临解聘和失业的威胁。我们不难想象,那些在魏格纳生前就对大陆漂移说冷嘲热讽的人又会有怎样的恶意中伤。
直到20世纪中期,由于海洋学和地球物理科学的巨大飞跃,人们发现了大量有利于大陆漂移的新证据,“固定论”才彻底被打败。尽管大陆漂移假说被内涵更为丰富的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但是,魏格纳当时提出的大陆漂移思想仍然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个地质学乃至人类自然科学领域革命性的理论,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被那个时代所遗忘的魏格纳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伟大地位。
回想魏格纳生前的时代,大陆漂移假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保守和权威不会永远遮盖真理的光芒。在超越时代的发现背后,魏格纳经历了怎样的付出?为什么那个在拼图游戏中得到惊世真理的人是他呢?也许在不少人的想象中,魏格纳的一生拥有无限光辉传奇。事实究竟如何呢?
就像前文提到的,大陆漂移假说并非众多传记中简单描写的那样,魏格纳在病床上面对世界地图灵光一现,突发奇想就冒出了这么一个天大的发现;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付出生命来换取科学求证的严谨过程。
魏格纳于1880年在德国柏林出生。少年时期的魏格纳学习成绩平平,和天赋异禀的神童更是毫不沾边。那他是凭什么本事成为“世界第一拼图者”呢?
说起来,小魏同学虽然学习天分不高;但是,他还真有“两把刷子”:第一把“高大上”的“刷子”就是学以致用—他特别善于应用各种知识来达成目标,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逻辑判断能力。魏格纳曾坦言:“我认为数学与我没有缘分。我除了硬套数学公式以外,几乎无法在数学领域工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应用大量精密计算来让工作成果更有说服力。魏格纳学生时代的一位密友曾这样评价他:“魏格纳在数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天赋能力是很一般的,但是他能够把与其思想有关的每一件事正确组合起来。”
第二把“成功的刷子”是非凡的进取心和勇气。魏格纳从小就对极地探险怀有巨大热情,可是他的身体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健壮。为此,他专门制订训练计划,坚持登山、滑雪。在1906年的一次探空气球比赛中,魏格纳和他的哥哥在52个小时的飞行中专注于测量各种高层大气数据,竟然打破了当时的持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世界纪录。魏格纳说:“我们只是热心于工作,总想再多飞一会,再飞高一会,就是这样。”可以说,凭着这两把刷子,魏格纳想不成功都难。
魏格纳青年时代学习的是天文学;但是相比起来,他更热衷于气象学和极地探险,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或许是受这些工作内容和探险经历的激发,他才能凭借“两把刷子”,将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应用到地质学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上来,成就“世界第一拼图者”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