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

2018-04-03 05:02蒋婕
成才之路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体育锻炼

蒋婕

摘 要: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进身体健康,并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的重要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步形成。生理系统的成长与心理环境的完善,都要求高职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方法来强化其自身内外系统。文章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提高高职学生对心理素质的养成、促使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认识与了解程度。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4-0007-02

德育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目前,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发达国家,政府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同等地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体育是积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与此同时更多的体育内涵也被发掘出来。社会的发展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这既考验着人们的生理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身心还处于发展与成长阶段,更应重视身体健康与心理素质,这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本文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促使高职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作为一个朝气蓬勃、敢想敢做、积极上进的群体,高职学生具有接受新兴事物快、情感丰富、可塑性强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高校逐步扩招,高职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也不在少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疾病,其中女生心理问题占比普遍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占比高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占比高于城市学生,其中二年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区,并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高职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短板,抗压能力较差、意志力品质薄弱、危机意识不足、协作精神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还呈现出紧张焦虑的状态,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甚至是恐慌情绪。虽然部分高职学生年龄上已经步入成年人阶段,但心理并未成熟,毕竟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自身还处于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时期,当遇到自身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或苦恼时,往往选择自我忽视或掩盖问题,以致许多学生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进而选择消极的方法去面对问题,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成因都与心理问题有着较大的关系。当个人的情绪发生波动时,身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造成这些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健康的影响并不亚于病菌传染、遗传等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也不比一些医疗方式与药品效果差。从体育的基本功能来讲,运动可以增强人的肌肉力量、敏捷程度与协调性,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可以保持人的健康、延缓人的衰老。长期的体育锻炼同样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可以让人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使焦虑、抑郁等状态得到缓解,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运动在疏解心理问题方面,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体育运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自信心,使锻炼者情绪更加稳定、疲劳感下降。二是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提高人的注意力,使人的思维反应能力得到增强。三是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增加人的社交机会。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与阻碍,锻炼者会积极地去克服困难,挑战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联系,而社交活动可以使锻炼者消除孤独感,增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帮助锻炼者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运动水平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关联性。运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相对来说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而运动水平较差的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使个体性格开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同时心理素质也将出现明显的优化趋势。随着体育锻炼的持续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产生多重互动,体育锻炼在帮助高职学生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转移了高职学生不愉快的情感认知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增强高职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应激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1)重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之中。高职院校应重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通过体育理论的普及与梳理,使学生真正明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高职教师应该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充分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要注重启发学生、帮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全面发挥,使学生在适合自身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身的才能。

(2)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只有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健身知识与锻炼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健身效果。

(3)注重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选择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强调高职学生注重意志力的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根据学生发展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锻炼内容与体育项目。这样,便于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运动中,更容易地体验运动的快感,最终达到缓解心理压力或是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和效果。

(4)关爱体育学困生,营造良好的锻炼气氛。面对心理素质差、心态不稳、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心,找回应有的自尊心与好胜心。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让他们重拾积极性与自信心。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5)高职院校应从宏观层面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高职院校应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规范与方法,让教师在原有体育教学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状况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方面的作用,组织不同形式、多种项目的体育锻炼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06).

[3]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盧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体育锻炼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