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壕里的味道

2018-04-03 05:22邹涛周辉
轻兵器 2018年3期
关键词:朗姆罐头士兵

邹涛 周辉

蹲在积雪覆盖的堑壕里吃顿饭不算太辛苦,至少大家都还活着

朗姆酒与“美味”罐头那些事儿

在规定的每日口粮当中,最让人期待的自然是每天71ml的朗姆酒。虽然名义上可以用568ml的波特啤酒代替,不过从运输储存还有其他方面考虑,还是朗姆酒最能让人满意。前线的朗姆酒一般是在每天的黄昏和黎明时分发放,容量4.55升或9.1升的朗姆酒坛子是堑壕里最招人喜欢的东西。特别是在黎明寒气最重的时候,负责警戒的士兵如果能够平平安安地离开哨位,最渴望的就是赶紧领到自己的那份朗姆酒。在潮湿阴冷的堑壕里,握着马口铁杯子狠狠地灌上一口朗姆酒,那种入口之后由冰冷到热辣继而涌遍全身暖洋洋的感觉是非常令人回味的。许多被寒冷、孤独和恐惧折磨的士兵都从这短暂的欢乐当中体会到自己依然还活着的感觉,也坚定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在恐惧和绝望的环境下迷上朗姆酒是理所当然的,一些士兵坚信自己和战友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没了朗姆酒准得自杀。军官们为了对付那些喜欢把朗姆酒攒起来一次喝个痛快的家伙,也经常把朗姆酒和热茶或者咖啡掺到一块儿发放。许多原本滴酒不沾的家伙在前线因此迷恋上了朗姆酒的味道,有些活着回到故乡的家伙更是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酒鬼,不过在那个伤亡率超过40%的年头,做一个活着的酒鬼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望眼欲穿的士兵们都能顺顺当当地享用到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一切还要靠那帮趾高气扬的军官们格外开恩才能得到。一些生性刻薄的军官们是禁酒运动的拥趸,声称在战场上饮酒既影响执行任务,也容易惯坏这帮大头兵,极力反对给士兵们发放朗姆酒。对于这样的长官,士兵们从来不吝惜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他们。也有许多军官和医生对待士兵们更慷慨一些,在他们看来给士兵们喝口朗姆酒好处多多:可以用来激励士气;在完成危险的任务时作为一种廉价的奖励;给那些初上战场的士兵灌点儿朗姆酒也能缓解恐惧情绪;还能让身处潮湿泥泞环境中的士兵们感觉暖和点儿……哪怕是不喝酒的士兵们也能从中受益,有商业头脑的家伙会把自己的那份儿朗姆酒积攒下来,这样可以从其他战友手里交换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人干脆就拿朗姆酒来擦脚——堑壕足的可怕程度士兵们都很清楚,虽然大家手里都有上面配发的鲸鱼油用来防治堑壕足,不过还是有人愿意用朗姆酒来试试,至于是不是有效就不得而知了。

无数年轻人倒在了西线血腥的屠场中,为了坚持下去,大英帝国不得不往这个屠场拼命输送新鲜的肉体

堑壕里的饮食当中,罐头食品占了大头,连野战厨房送来的饭菜也都离不开罐头。士兵们对待罐头的感情非常复杂,每天的口粮里无论如何也都离不开罐头,他们每天就是靠着这些封在马口铁罐子里的东西过活。从19世纪后期,英国陆军就开始向一些罐头生产厂家订购产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阿奇伯德和詹姆斯兄弟创立的罐头食品公司。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为英军士兵的肚皮效力,直到二战以后仍是英国军队以及民间的主要供应商,以至于兄弟俩的姓氏(Maconochie)也早就成了罐头食品的代名词。

两兄弟原本是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洛斯托夫特镇的鱼贩子,他们俩敏锐地觉察到新兴的罐头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于是在1873年成立了以其姓氏Maconochie命名的罐头食品企业。1883年,发现市场存在市场空白的兄弟俩又在阿伯丁郡的弗雷泽堡这个港口城市干起了生产鱼罐头的买卖。因为经营有方,没过多久公司生产的鱼罐头就已经世界闻名了。公司又不断推出新品种、扩大经营范围,生产的产品不仅有果酱、鱼类罐头、蔬菜罐头、水果罐头、各种肉类罐头,还有著名的腌菜罐头(Pan Yan牌)。最有名的当然是军队里常见的蔬菜炖肉罐头,在布尔战争时期公司拿到了一份令人垂涎的大合同,这份合同的供应量如此之大,以至于生产一直持续了10多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还未结束。战争的不断扩大给公司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陆军部要求提供更多的蔬菜炖肉罐头给规模日益膨胀的部队,因此蔬菜炖肉罐头也随着英国军队来到了世界各地。

在泥泞潮湿的堑壕里,坛子里的朗姆酒堪称是驱逐寒冷和胆怯的灵丹妙药

朗姆酒坛子是堑壕里最招人喜欢的东西

罐头食品公司信誓旦旦地称自己的产品是“世界著名的美味蔬菜炖肉罐頭”,而士兵们则充满厌恶地称其为“狗肉罐头”。先不说罐头的味道怎么样,广告做得倒是挺能打动人心,尤其是罐头外面的标签上印的画面,更是让那些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士兵们倍感温馨舒适:餐桌上斯文可爱的少女,军装整洁的伤兵,还有女主人热气腾腾的炖锅。标签上的画面的确很有家的味道,标签上的文字也大言不惭地宣称这种冷热皆宜的罐头里面是“最好的牛肉、土豆、扁豆、胡萝卜和洋葱”。只看广告的话会以为这是上等的牛肉和新鲜蔬菜的最佳组合,标签上也明明白白地告诉士兵们,净重624g的罐头里会有炖好的340g牛肉或者454g带骨牛肉等着大家享用。不过打开之后就会让人大失所望:里面的牛肉找不到几块儿,胡萝卜、土豆之类的便宜货色倒是不少。罐头里的东西热的时候看起来还好一些,像是一堆泡在酱汁或者稀汤里的炖胡萝卜,冷凝下来的时候就是一坨让人看了就倒胃口的大块脂肪。按照士兵们的说法,罐头的味道是“热的时候还能咽下去,冷着吃的话就要了亲的命了!”一位见识过蔬菜炖肉罐头味道的记者干脆把这种东西描述成“次等厨房垃圾”。

在这种灌满泥水的堑壕很容易得上堑壕足,所以一些士兵们甚至用珍贵的朗姆酒来擦脚

一些被俘虏的德军士兵也有幸尝过这种罐头,恶名昭彰的蔬菜炖肉罐头在他们的印象中倒是不算太糟糕。原本扔过来罐头的英军看守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思,等着看德国佬出洋相,不过饿急眼的德国战俘并不会挑剔食物的口味,照样吃得不亦乐乎。对于德国战俘一脸享受的表情狼吞虎咽罐头里的扁豆和胡萝卜,打错了主意的英军看守只能嘲笑这些只懂得欣赏泡菜的德国佬分不出好歹,吃东西的口味比自己更糟。

缺乏烹饪天赋的英国人虽然不见得能明白“一热抵三鲜”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尽量吃热食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因此罐头食品公司也在标签上建议,吃之前最好把没开封的罐头扔进热水里至少加热30分钟。不过在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不知被炮火修理了多少遍的前线地区,让那些时刻都得留神德国狙击手冷枪问候的“约翰牛”自己去找燃料,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双方的宣传部门为了迷惑敌人,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鼓劲,都拼命地开动宣传机器,吹嘘自己的士兵吃喝不愁、衣食无忧。这种蛊惑性宣传当然骗不了自己人,但是却能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对方的士兵,弄得双方的士兵都坚信敌方士兵一定是吃香的喝辣的,餐桌上的伙食肯定比自己的丰盛。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一旦有了踏上对方阵地的机会,一个雷打不动的节目就是四处搜罗敌人的口粮来品尝一番,既能填饱肚子也能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闲暇时光与饮食

来到西线作战的英军士兵们并非所有的日子都要在堑壕里度过,除了被装进棺材或者抬上担架提前退场,理论上他们也有机会到后方正常休假,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到前线的三道堑壕里熬过五个星期再说。首先要到最危险的一线堑壕里蹲上两个星期,接下来就可以转移到后面第二道支援堑壕,在这里待上一个星期之后就能去第三道更为安全的后备堑壕,再熬上两个星期就可以获得一个星期的后方休息时间。这也是英军士兵最为典型的轮换方式,如果一直能幸运地活着,一年当中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在后方休整。

后方宝贵的休假时光自然不能白白浪费掉,士兵们选择的休闲方式大多数也围绕着吃吃喝喝来打转,其中打猎和钓鱼是在后方最受欢迎的两种休闲方式,既能消磨时光又能改善伙食,可谓一举两得。

到后方休假的宝贵日子里,士兵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找吃的来安慰一下自己的肚皮。这个时候邮政部门的包裹也更容易送到士兵们的手里,家乡亲人总会节衣缩食邮寄一些糖果糕点还有其他吃食,大部分士兵还是很乐意和战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英国的红十字会偶尔也给出征在外的士兵邮寄一些慰问品,这也能让士兵们弥补一下口粮的不足。在路上耽搁的日子久了,包裹里的食物往往都不那么新鲜了,可还是会让士兵们兴奋不已。

士兵们还会合伙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在当地购买一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吃食,法国的地方教会偶尔的免费食堂也能让士兵们节省一些开支。从附近的农场顺手牵羊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士兵们为了体面一些,往往都是直奔鸡鸭鹅这些家禽还有水果蔬菜下手。这几样东西既容易到手又方便隐藏,拿回去烹煮也不费多大力气,自然是最讨人喜欢的“战利品”,不过也有胆大妄为的家伙连奶牛也不放过。善解人意的法国警察当然不会为了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儿影响同友邦的亲善,对此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丢了东西的主人也算是为英法两国的“传统友谊”做了贡献,反正他们真有凭据的话可以跑到附近的政府机构要求补偿。

虽然满身都是泥泞,但是这顿饭还算让人满意

一些精明的法国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为这些远离家乡的士兵们提供服务的乡村小酒吧很快就开得到处都是。只是这些可怜的“约翰牛”居然欣赏不了地道的法国料理,特别是臭气熏天的法国奶酪,令英国士兵大倒胃口,自恃擅长烹饪的法国人对此感到一肚子的委屈。看在钱的份儿上,法国人转变自己的烹饪理念还是非常迅速的,很快就用鸡蛋、炸薯条和劣等葡萄酒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约翰牛”乐不思蜀。至于军官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在任何糟糕的环境下他们都会养尊处优,让自己过得比士兵们更为惬意。

能领到后方亲人邮寄来的包裹,士兵们的内心也得到些安慰

英军的窘迫日子

战争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速战速决,参战双方都陷入战争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英国在农业上的短板也很快显露出来。英国本土被海洋包围,纬度也较高,全年氣候又冷又湿,本来就不是搞农业的好地方。在参战的英、法、俄三个协约国当中,英国的经济实力最为雄厚,但是农业生产长久以来就是个悲剧,本土的粮食生产一直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自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出于追逐利润的本能,农场主往往把土地用来经营更有利可图的畜牧业、蔬菜业和园艺业,而不是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英国国内的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能依赖从欧洲大陆进口。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西部大开发,铁路和航运条件的改善,北美的廉价小麦大量涌入英国市场,进一步打击了英国的粮食生产。19世纪70年代席卷欧洲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小农场主纷纷破产,此后英国农业长期未能摆脱此次危机的影响。英国的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内所需小麦的3/4必须依赖进口。北美廉价的小麦、玉米长期占据英国市场,英国国内的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此外,英国所需的肉类和乳制品也需要大量进口。这一切进口都仰仗着繁忙的海上运输线。

大英帝国靠着皇家海军称雄世界多年,新兴的德国海军显然不是对手,不过德国人神出鬼没的潜艇和袭击舰让英国的航运业损失惨重,到1916年10月已经有大约200万吨的商船连同船上的宝贵物资沉入海底。德国在1917年2月开始潜艇战之后,英国缺乏粮食的情况更为严重,粮食储备也急剧减少。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议会下院忧心忡忡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粮食储备非常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此时英国国内80%的面包都依赖海外输入的小麦和面粉。为了确保政府对粮食的管制,英国政府的小麦委员会接管了小麦和其他谷物进口。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英国政府向农场主提供廉价的农业机械,鼓励他们把牧场和草地重新改为耕地,极力扩大谷物种植面积。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政策虽然使得英国的粮食产量比战前有所增长,但是面对日益膨胀的需求依然是杯水车薪。1918年2月,英国政府不得不在全国实行粮食配给制,其实在此之前肉类、奶油和糖等副食品早已经开始定量供应。

一战时期英军士兵最为熟悉的一种罐头,也是著名的Maconochie罐头食品公司出品,不过味道可不怎么样

英国士兵的饭盒,看起来已经饱经风霜了

现代人按照过去的蔬菜炖肉罐头配方制作的菜肴,卖相还不错

日子艰难的时候,英国军队也开始打起了削减士兵们口粮的主意,不过这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于是一些营养学界的专家教授非常及时地跳出来解围,这些善解人意的家伙声称每天给士兵们提供3574大卡的热量就足够了。可是即便是在那些相对比较宁静的地区,士兵们也要经常填充沙袋、排除积水、清理污泥、修补维护被雨水和炮火毁坏的工事,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体力活。在又冷又湿的环境下,这种水平的热量供应顯然是不够的。1916年在西线的英军士兵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是情形也比刚开战那会儿惨多了,每日口粮也都缩水了。首当其冲的是肉食,先是降到了每天170g,后来只要是不在前线的士兵只能隔好几天才能吃上一回肉了。缺少肉食的人们开始对提供给他们的马肉表示习以为常了,一些士兵还声称自己吃到了更加恐怖的其他东西。野战厨房也不得不更加勤俭节约,并且依赖从当地获得蔬菜,经常有从附近采摘的荨麻、金盏花、野蘑菇和其他野菜被扔进汤锅里。

肉制品的供应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当然要弄点儿别的什么东西平息一下士兵们的怒火,于是豆类罐头作为一种标准口粮被拿了出来。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为了弥补一下前线新鲜蔬菜供应量不足的缺憾,更主要的目的其实是让堑壕里的士兵们能够就着豆子把面包或硬饼干还有其他难以下咽的食物吃下去。

1916年冬天的情形更糟糕,由于面粉奇缺,士兵们吃的面包里被掺入了不少经过粉碎的萝卜干。虽然吃下去没以前扛饿了,但是润肠通便的功效实在是一流,吃了这个跑肚拉稀的不在少数。最窘迫的时候,一种和平时期非常适合拿来喂马的杂粮面包也出现了,这种面包由干燥的土豆、萝卜干、燕麦、大麦甚至还有粉碎过的秸秆制成。这些补充膳食纤维的方式自然惹得怨声载道。杂粮面包、豆类罐头还有同样少不了豆子、萝卜的“炖肉罐头”成了顺气通便效果神奇的完美组合,这样的食品对于那些患有痔疮的士兵们是个福利,不过连带的后果也很让人伤心,那就是蠕动加速的肠胃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士兵们不仅仅是在空间狭小的堑壕和工事里深受其害,连行军路上到处都是叮当作响的放屁声,一个给家里写信的家伙就抱怨说一次饭后行军的路上简直是“在放屁形成的云堆里走了一夜”。

当然任何窘迫的情形都不能让外人知道,陆军部依然大言不惭地公开炫耀说自己能保证前线的士兵们每天都吃上两顿热气腾腾的好饭。这也许是为了迷惑对面同样处境堪忧的德国人,不过这种愚蠢的宣传毫无疑问地捅了马蜂窝。军官们衣食无忧,而蹲在堑壕里饥寒交迫的大头兵们一肚子怨气,在这个时候还大吹大擂无异于火上浇油,很快就有20多万封满腹牢骚的抗议信蜂拥而至,让军方的宣传部门脸面全无。

只有历史可回味

依靠着殖民地和海外盟友特别是美洲国家源源不断地输血,英国远征军在环境恶劣的西线地区坚持了下来。仅仅是在1917年,遥远的阿根廷向英国输出的牛肉数量就超出了美国与澳大利亚供应给英国的总和。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军队至少有30万人负责前方的吃喝,一共有324万多吨食物从英国运送到法国和比利时地区的远征军那里。最终,大英帝国靠着家底儿丰厚在这场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战争中熬到了最后。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称雄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早已经烟消云散,当年兵强马壮的英国陆军也成了历史名词。(全文完)

编辑/魏开功

猜你喜欢
朗姆罐头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立陶宛朗姆酒转卖台湾贵了数倍
为战争而生的罐头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古巴计划用朗姆酒还债
吃剩的罐头怎样保存
50年前的罐头
朗姆酒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